![]() |
|
“双十一”的硝烟还未彻底消散,“双十二”之战又将鸣锣开打。昨日,记者登录淘宝网、天猫等购物网站发现,不少店铺已提前打出“低价秒杀”、“0元抢购”等口号,并早早标出了“双十二”的优惠预售价格。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双十二”狂欢盛宴中,旅游电商的促销格外“卖力”,“限时秒杀12元起”、“温泉、滑雪5折起”、“抢1元床位”……
业内人士指出,“双十一”正值旅游淡季,并且没有任何节假日因素的刺激。而“双十二”临近岁末年尾,有圣诞节、元旦乃至春节等节假日,旅游需求相对旺盛,举办大促销可谓“恰逢其时”。
旅游电商大作战
记者发现,相比“双十一”,旅游电商更加重视“双十二”。记者从青芒果旅行网获悉,从12月12日起,青芒果将在网站和移动端发起为期两个月的促销活动,这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万家酒店推出1元、5折、6折、7折等不同折扣形式的促销”和旅游热点地区如三亚、广东温泉、香港、哈尔滨等地的高性价比酒店产品折扣促销。其中,“每日12家1元沙发客或床位”、“每日60家5至7折的精品酒店”涵盖了广州、上海、杭州、西安、厦门等数十个热门城市的数万家热销酒店。
事实上,旅游电商艺龙、去哪儿网、同程网、遨游网等也都加入了这场促销大战。携程宣布,从“双十二”开始,将拿出5亿元进行为期1个月的促销;同程网出资约1000万元主推机票红包来打造“双十二旅游节”。
青芒果旅行网CEO高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旅游行业的‘双十二’也是今年才开始重视和流行,主要是受到电商‘双十一’影响,各电商在‘双十一’取得不俗成绩。在线旅游过去两年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但没有达到造节高度,而且从12月开始是旅游旺季,通过举办‘双十二’这样活动,能获取更多消费者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旅游产品消费额度大、次数少、频率低,通常市民会提前计划,所以消费者休年假、元旦出游小高峰,为商家提供布局旅游消费市场的良机。
商家热衷“造节”
近年来,商家们人为造节的能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今年,第一个引起关注的便是1月4日,众多电商以“示爱”为名发起了促销大战。据报道,国美在当日打出了“爱疯抢”宣传语,以iPhone5为噱头,推出全场满返赠券活动;亚马逊网站为了抓住年轻人心理,推出“爱你一生一世珠宝秒杀”专题;当当网则推出一系列爱情题材图书,将售价定为颇有意味的13.14元。
随后,在“5·20”、“双十一”等日子,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商都轮番推出了促销活动。其间,更有“羊绒节”、“羽绒节”、“女人节”、“翡翠节”等各种五花八门的人造节日来凑热闹。据阿里巴巴总部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11日24时,天猫以350亿元的交易额成功收官。而2012年,“双十一”当日支付宝交易额达到191亿元,其中包括天猫商城132亿元,淘宝59亿元。
电商的销售数据也刺激了很多传统商家的灵感。据了解,目前,除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外,连重阳节、三八妇女节等诸多节日也成为各类商家的营销重点,再加上商场自己推出的周年庆、会员日等,“节日营销”贯穿整年。
警惕“后遗症”
但是,狂欢过后,大量的“后遗症”蜂拥而至。对于即将到来的“双十二”,记者随机采访多位消费者发现,对于“双十二”的消费者热情明显下降。“不买了。”白领张小姐表示,“双十一”和“双十二”仅相隔一个月,能买的在“双十一”都买了,而现在的打折力度也没有更具吸引力。
数据显示,“双十二”的战绩与“双十一”存在很大差距,2012年“双十二”淘宝单日交易额为43.8亿元。在分析人士看来,“双十二”的销售乏力主要是“双十一”透支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京东商城首席市场官蓝烨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双十一之后多少会进入一段时间的消费透支阶段。”像卫生纸这一类的快速消费品相对恢复比较快,但是像电冰箱、电视机这种耐用消费品,短时间不可能重复购买,因此总体上一段时间消费会有所透支。
而透支效应仅是“后遗症”的一部分,“双十一”的过度集中消费导致了物流过慢、部分电商以次充好等问题凸显,这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的退货率高达25%,部分商家更高达40%。
业内人士指出,利用“节日效应”刺激消费是一种不错的手段,但同时要提升附加的服务品质,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原副秘书长武高汉认为,节日促销只有保证公平竞争、诚实经营,才可能长久发展,否则将会被消费者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