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得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可以说是对您独特的主持风格的一种肯定,您是否考虑尝试别的主持风格?您对您的职业未来有什么规划?
张晓北:获得“金话筒”殊荣,我很高兴也很担忧。高兴的是我被肯定和认可,得到这么大的鼓励,我会更加努力,做得更好;担忧的是“金话筒”的含金量正在下降,每年都评,荣誉虽然高,但是可选范围却很窄,倘若个性不能彰显,百花齐放的效果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我的新闻播音风格是大众化的,但每个人的才华体现却是不拘一格的,有人比较单一,有人比较多元,但恰如其分的结合统一,又天时地利人和地爆发在自己的事业脉博上,却并非人人都有那种幸运。我倒是有一丝欣慰,我的微准备敲开了小包围,在众多样态竞争中还算个性鲜明。我更愿意把有创意的“包装”和“表演”带进电视节目中。主持风格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它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的主持风格既然都被肯定了,我又何必急着去改变它呢?我的职业规划很简单,就是持续地从事我喜爱的主持工作,并且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奋斗不息。
记者:有人说您是一位“全能”的主持人,在您看来,作为主持人重要的是“术业有专攻”还是“全能发展”?
张晓北:我不能算是个全能的主持人,事实上谁都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能”。在当今媒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下,自媒体势如潮水,人们似乎不再需要电视媒体的某些力量就可以满足自身需求,传统媒体危机意识逐渐增强。我觉得行内人应该先跳出行业自身来反观全局,一定要结合全球前沿领域高端站位的诸如科技、思维观念、生活态度及方式,因为如果想有科学的对策的话,也只有多项结合来分析和预判。前几年苹果手机开始独步天下,中国人的生活已经悄然改变:我们更快地知道了离我们更近的新闻,看到了人们内心世界的时时翻滚,遥不可及各界明星的步履体温,昼伏夜出难以为继的另类人群……这些都没有播音员、主持人的参与,可是却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话题中。新闻主播的面貌即将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那么说到自身,我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把职业当事业的心态,不是为了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只是想让我的主持生涯成为自己引以为傲的艺术之旅。途中无论偶遇花香满径,还是面临沼泽泥潭,我都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记者:如今,新媒体不断发展,技术不断革新,需要主持人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探索新的适合现代受众的播报方式。您认为传统的播音主持人应如何调整思路和工作方式方法,才能适应大传媒时代的发展趋势?
张晓北:改革开放30多年了,大家的市场经济意识空前提高,全球一体化的格局越来越凸显,只要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安身立命的状态就都会由世界主流价值观来决定。那么敏锐的把握瞬息之间的机遇,勤奋地学习,时刻处于准备状态,不但要急速地适应和溶解当下快节奏的社会进程,还需要我们知的更多,懂的更多,会的更多,做一个生活的大家,而不囿于本位。换句话说,就是需要更好地去适应急速变动的社会,用辩证的眼光审视当前的变化。在这个人人渴望成功的时代,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不要只想成功,也要想失败,即便成功,也不是单一性的成功,要赢就收获全部:身体、心态、环境、财富,否则要么属于心态不好,要么属于心智尚未成熟。要学会做一个准备着的人,在过程中感觉充实并能自我欣赏,端正生活态度,增加潜意识美感,实现人生的价值最大化,摒弃通俗意义上财富的多寡。一句话: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