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白阳--走基层让我经历了一场心灵洗礼
1月27日下午,作为新春走基层北路小分队的成员之一,从北京奔赴山东高密,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采访报道。作为一个入行不久的年轻记者,这次走基层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
城里的“年味儿”已经越来越淡了,可高密的年俗还完整地保留着,乡亲们仍然按照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方式过年。大年三十那天,我跟随老聂一家从清晨忙活到半夜,一起挂灯笼贴春联,一起上坟祭祖,一起吃年夜饭守岁。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从这承传了千百年的民俗里,看到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走基层还是一堂生动的“走转改”业务课。在总社机关待久了,习惯了和新闻官、专家学者打交道,下基层前我其实有些犯怵,担心语言沟通有障碍,担心下去找不到故事。但事实上,中国老百姓是最朴实的群体,只要你主动走近他们,他们就会真诚地接纳你,向你倾诉他们的故事。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老乡家蹲点的这几天,不是每个故事都能变成稿件,但从老乡身上,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机关病”,学会了如何真正地沉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声音。今年的新春走基层虽然已经过去,但我时刻准备着再出发,去追逐、记录每一个旅途中的百姓故事。
记者孟菁--亲身感受中国老百姓的平凡与伟大
这个除夕,我是在一趟春运临客上度过的,往返八千里路,跟拍一对年轻的列车员夫妻。这次下基层跟拍采访,与自己平时采访感受完全不一样,列车员吃什么,怎么睡,每个班儿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我亲身感受到他们有多累,深夜站台有多冷,车厢里有多挤,一节节车厢“捋”下来要出多少汗、要面对多少诧异的目光……这些都是普通采访做不到的。只有亲眼去见、去听、去体会,才有真知;也只有这样设身处地换位思维才能从被采访对象的角度去写。
在基层很多工作岗位上,一个心思认准了就坚守几十年的人很多,他们在平淡的生活和工作中寻找着快乐。我采访的两位主人公都是80后,春运期间,他们很苦很累,但也有自己的快乐与幸福。“以人民为师”这五个字听过很多次,但这一次感觉特别强烈。亲身感受中国老百姓的平凡与伟大,这是我的巨大收获。
记者张媛--“走基层”的意义,不仅仅是改作风、转文风
在办公室坐久了,会逐渐认为这就是整个世界,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自己,逐渐融合并固化成一方天地,日复一日生活在这样狭小而固定的空间中。思维模式的僵化还不是最可怕的事,那种年少时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的激情和好奇,在岁月的流逝中被逐渐消磨殆尽,而后形成的冷漠和麻木才是对一个记者无论在职业生涯,还是在整个人生来说,最具毁灭性的打击。
在我看来,记者“走基层”的意义,不仅仅是转文风、改作风、写稿子,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是去感受祖国每一片土地所独有的文化气息,去体会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喜悦、哀痛和呼唤,去重新激发自己对人、对社会的关怀与热情,去寻找自己那颗被俗世尘埃蒙住的赤子之心。
民情,用双脚丈量;民生,用心灵感受;激情,才会被点燃。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