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2015年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综述【4】
——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论文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海龙.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
[2]程曼丽.战时新闻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
[3]何村.抗战时期民族主义视阈下的国民党党营报纸大众化[J].新闻大学,2014(2).
[4]童兵.“在地狱的入口处”——记百岁新闻理论家甘惜分教授[J].新闻爱好者,2015(3).
[5]向芬.台湾民主转型中新闻传播的变迁与发展——一项基于对台湾新闻传播界深度访谈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6]喻国明.关于当前传媒发展的若干思考[J].编辑学刊,2014(5).
[7]张彦华.大数据时代国内传媒产业的挑战与机遇[J].现代传播,2013(11).
[8]李向阳.试论传媒转型的陷阱[J].南方电视学刊,2014(2).
[9]陈颂清,夏俊,柳成荫.全国新闻从业人员现状分析——以“60后”“70后”“80后”的代际比较为视角[J].新闻大学,2014(4).
[10]王斌,刘诗瑶.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职业角色的理论争辩[J].新闻战线,2014(10).
[11]夏倩芳.“挣工分”的政治:绩效制度下的产品、劳动与新闻人[J].现代传播,2013(9).
[12]陈力丹.习近平的宣传观和新闻观[J].新闻记者,2014(10).
[13]傅琼.互联网电视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J].现代传播,2014(1).
[14]周笑.社交媒体:电视产业的“蓝海”? [J].视听界,2013(5).
[15]谷虹.广电产业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平台战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
[16]李弋.电视媒体进军新媒体的策略探讨——关于媒介融合的几个认识误区[J].电视研究,2014(2).
[17]刘俊,胡智锋.内容、机构、人才与收益:论当前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兼对“电视之死”的回应[J].编辑之友,2015(3).
[18]王朋进.电视节目创新的内在基础与外在条件——从欧美经验谈起[J].视听界,2014(2).
[19]李正国,王跃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5).
[20]彭兰.从网络媒体到网络社会——中国互联网20年的渐进与扩张[J].新闻记者,2014(4).
[21]胡泳.走进众声喧哗时代:中国互联网20年[J].新闻战线,2014(6).
[22]方兴东等.中国互联网20年:三次浪潮和三大创新[J].新闻记者,2014(4).
[23]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媒介文化变迁[J].新闻记者,2015(3).
[24]孙立明.互联网与中层民主的兴起——互联网与政治发展的中国实践[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25]胡泳.互联网与“观念市场”[J].国际新闻界,2015(3).
[26]隋岩.从网络语言透视两种传播形态的互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27]彭兰.再论新媒体基因[J].新闻与写作,2014(2).
[28]栾春晖.承载媒体转型的新产品在哪里[J].新闻与写作,2015(1).
[29]邵成圆.新媒体环境下技术与规则的博弈——以“网络实名制”引发的争论为例[J].当代传播,2014(3).
[30]顾理平.微博实名制:“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兼论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网络空间规制理念与管理战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9).
[31]张悦.社会控制论视野下的虚拟社会治理机制[J].思想战线,2014(1).
[32]李艳.对互联网治理热潮的观察与思考[J].中国信息安全,2014(9).
[33]谢娟,王晓冉.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微信“威胁论”解读[J].编辑之友,2013(12).
[34]朱晓鸣.微信自媒体是个半成品[J].中国传媒,2013(19).
[35]王勇.国内微信的本体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社会科学版),2014(2).
[36]蒋建国.微信成瘾:社交幻化与自我迷失[J].南京社会科学,2014(11).
[37]申玲玲,张慧.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网站的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9).
[38]靳戈,陈思,胡馨木.2013年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全解读[J].新闻爱好者,2014(6)
[39]路璐.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受众新媒体消费研究——基于一项江苏农村的实证调查[J].视听界,2013(5).
[40]何晶.新媒体与农民工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传播,2015(2).
[41]朱鸿军,丁斌.集体抗争与数字化转型:纸媒版权保护路径[J].中国报业,2014(9).
[42]倪琦珺.维护版权:传统媒体生存的最后一道盾牌——新媒体环境下版权问题应对研究[J].传媒评论,2014(6).
[43]杨晓凌.当版权遇上云技术——美国多家电视台诉新媒体公司阿瑞欧侵权案述评[J].新闻记者,2014(11).
[44]刘小霞,陈秋月.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搜索与个人信息保护[J].现代传播,2014(5).
[45]陈堂发.新媒体涉私内容传播与隐私权理念审视[J].学术月刊,2014(12).
[46]唐佳梅.他者报道的伦理问题与解决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1).
[47]赵月枝.国家形象塑造与中国的软实力追求[J].文化纵横,2013(6).
[48]邵培仁,张梦晗.全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现实特征与基本转向[J].探索与争鸣,2015(2).
[49]赵冬晶,骆正林.自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如何应对“塔西佗陷阱”[J].阅江学刊,2013(5).
[50]赖海榕,王新颖.美国政治信息传播的特点及启示[J].对外传播,2013 (12).
[51]喻国明.构建国际传播的基本理念[J].新闻与写作,2013(10).
[52]李金铨.国际传播的国际化——反思以后的新起点[J].开放时代,2015(1).
[53]王维佳.中国对外传播的范式转变[J].对外传播,2015(1).
[54]张力.媒介文本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差异现象解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55]李礼.韩国综艺节目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J].理论界,2014(5).
[56]孙玮.为了重建的反思:传播研究的范式创新[J].新闻记者,2014(12).
(王灿发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马缘园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