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女性“大V”形象的解构与建构【2】
(二)微博使用目的影响解读
微博使用目的可以分为四类:人际维持,拓展社交;自我展现,获取认同;娱乐消遣,调节生活;学习提高,寻求进步。使用目的的不同直接作用于用户解读对象的确定,大体表现为持“人际维持,拓展社交”和“自我展现,获取认同”为目的的用户,他们并无以特定领域女性“大V”作为解读对象,更多的是一种随机的、偶然性的解读;持“娱乐消遣,调节生活”为微博使用目的的用户,他们的解读对象大多为休闲娱乐类女性“大V”;行业资讯类、兴趣知识类女性“大V”成为以“学习提高,寻求进步”为目的用户的主体解读对象。以行业资讯类女性“大V”为解读对象的用户,其解读结果会偏向于“心系社会的公知”“关注女性地位的先行者”形象,而以休闲娱乐类女性“大V”为解读主体的受众,解读结果则通常偏向于外貌等女性刻板形象特征。微博使用目的并无单一性,通常表现为不同目的的结合,其中某一目的占主导地位。
图一:微博使用目的与解读对象的关系图
区别于以“娱乐消遣,调节生活”“学习提高,寻求进步”为目的的微博用户拥有固定领域女性“大V”施加关注,以“人际维持,拓展社交”“自我展现,获取认同”为目的的用户一般以自我为中心,对女性“大V”的关注存在随意性、偶然性,各类女性“大V”都可能出现在他的关注名单之内,这导致女性“大V”对应形象也无固定性。
(三)用户行为特征影响解读
微博自2009年推出至今,已拥有一大批忠实用户,忠实用户是指接触微博早,且每天使用微博时间长的用户。他们习惯于每天利用部分时间刷微博、发微博,可以说微博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忠实用户而言,他们往往对微博中的人或事有着自己长年累月经验式的看法,大部分忠实用户认为女性“大V”自我呈现形象存在表演成分,和她们的真实形象多少存在差异。通常表现为接触微博越早、日使用微博时间越长、存在从众关注行为的微博用户在解读过程中更易辨别女性“大V”自我呈现存在理想化成分,导致女性“大V”表演失败。
访谈结果显示,微博忠实用户与非忠实用户间对女性“大V”微博自我呈现是否符合线下真实形象的判断存在差异,通常表现为忠实用户认为女性“大V”微博自我呈现是一场表演,而非忠实用户的判断相反,认为女性“大V”线上、线下的形象无差别。
从众用户囿于女性刻板印象窠臼。访谈对象因从众心理主动产生关注行为的用户,一般都是受到女性“大V”名人效应、微博的主动推荐以及名人堂、排行榜时刻给予的暗示,于是许多用户在显意识或潜意识的从众心理作用下关注了女性“大V”,成为她们的粉丝。这类粉丝几乎很少主动去阅读或浏览女性“大V”的微博内容,这就导致用户对她们的微博形象无法判别,主要停留在传统媒体所传递的固有形象。这类用户因对女性“大V”持续的关注,使其在解读女性“大V”形象时,往往能够依据她们在微博场实时“真实”的自我呈现随时更新形象认知,更有甚者对女性“大V”的认可度几乎达到百分之百,接近“盲从”。这从另一角度说明,微博使女性“大V”对用户的影响进一步加剧,用户会主动接受其影响,并采取与之类似的准则、态度及行动,促使认同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也解释了女性“大V”形象呈现出“无缺点”这一形象特征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让关注她们的用户时刻保持对她们的喜爱,维持她们的社会影响力,并实现从微博场反哺线下的目的。
二、权力同构削弱形象变化
微博场赋予微博用户的只是平等使用权,并非平等话语权,话语权的大小与微博用户社会场话语权紧密相连。多数女性“大V”原本就属于社会场名人,话语权、知名度、影响力高于普通用户。尤其是实名制的推行,更为权力同构提供了桥梁,全盘将社会场的权力转移到了微博场。
权力同构的影响利弊兼备:(1)对普通用户而言,权力同构是一种“弊”,它影响了平等话语权的拥有。由于自身知名度的有限性,平时在微博场进行交流沟通的都是强关系链好友,话语权并未获得实质增加。(2)对女性“大V”而言,权力同构是一种“利”,它帮助女性“大V”维持甚至提升了话语权、知名度和影响力。权力同构带给女性“大V”的“利”也会对女性“大V”形象的呈现与解读产生消极作用,削弱她们形象变化的可能。社会场权力同构导致微博用户对女性“大V”形象解读受女性刻板印象的影响。女性“大V”中80%属于休闲娱乐领域(明星为主),这种影响力同构会造成公众对女性“大V”形象解读、判断框限于女明星形象,而忽略其他类女性“大V”形象的差异与变化。美丽、身材好等外貌特征是公众对女明星的主要解读形象结果,这一形象呈现会因为女性“大V”影响力分布偏向于休闲娱乐领域,造成用户解读易犯“一概而论”的错误,片面认为这代表了女性“大V”的群体形象。
虽然行业资讯类女性“大V”较休闲娱乐类、兴趣知识类女性“大V”对社会公共事件、女性地位更为关注,但同样是线下权力同构导致。我们以闾丘露薇为例:闾丘露薇,著名记者、主持人,她的微博与其社会场职业、身份紧密相关,主要由要事要闻和社会民生类微博构成,呈现“心系社会的公知”形象,也是线下工作的反映。
总之,微博场的权力同构削弱了女性“大V”形象变化的可能:话语权同构实际上在微博用户与女性“大V”之间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微博用户仍以仰视的心态去观看女性“大V”的微博表演;职业、身份同构导致女性“大V”在微博场自我呈现更多的是社会场的形象;影响力同构会造成休闲娱乐类女性“大V”作为女性“大V”主体构成,极易被用户错误地认为她们的形象就是女性“大V”群体形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