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5期

微博女性“大V”形象的解构与建构

靖鸣,潘智琦
2017年07月11日13:21 |
小字号

来源:《新闻爱好者》

【摘要】微博女性“大V”形象的传递不仅受用户差异,包括性别、使用目的与行为特征的解读影响,而且被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深层解构。建构独立意志的女性“大V”形象,需提升女性“大V”性别意识、破除微博用户刻板印象以及由第三方机构及时监测社会性别状况。

【关键词】微博;女性;“大V”;形象

形象,最初是指对现实的某种视觉性表述——或是实际的(就像在图画或照片中),或是想象的(就像在文学或音乐中)。现在形象一般是指为了吸引公众而非复制现实,人为创造的某种人工制品或公共印象,它意味着其中具有一定程度的虚妄,以至于现实难以同其形象相符。[1]换言之,形象是人为建构的产物,具有主观色彩。

微博女性大V形象的传递依靠“缺场”式人际互动,要实现这一互动,女性“大V”要与其他微博用户建立一定的社会联系,通常这一联系由微博用户实施的关注行为引发。虽然女性“大V”在自我呈现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呈现内容、形式与技巧来凸显自身所期望展示的形象特征,但形象的最终呈现仍需用户解读,用户在解码的过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来自由阐释、容纳女性“大V”自我呈现的意义。

表面是用户个体的差异造成微博“大V”呈现与解读分离,深层原因则是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一、用户差异解构“大V”呈现的形象

笔者根据年龄、职业、性别以及学历的层次差异共选取20名微博用户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访谈提纲展开访谈。问答方式上,坚持灵活开放的原则,通过面对面访谈、网络访谈以及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并根据访谈对象的具体情况随时作出调整;流程上,在正式访谈前,向被访者说明研究内容及目的,征得被访者同意后对整个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访谈时间一般固定在1小时,访谈结束后,将录音整理为文字材料。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一)用户性别影响解读

英国传播学者霍尔在《制码/解码》一文中提出了观众在解读电视讯息时可能出现的三种立场。分别为: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抗立场。三种解码立场相对应的解读方式称为优势解读、协商解读和对抗解读。[2]每位微博用户享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学因素,如性别、年龄、民族等,微博用户在微博场通过与女性“大V”互动、解读女性“大V”呈现形象时,他们受到自身社会学因素的影响,导致解读结果存在差异。通过调查发现,男性用户倾向于协商解读,即否认女性“大V”形象;女性用户则倾向于优势解读,即认可女性“大V”形象。

男性用户倾向对女性“大V”的传统性定位。尽管一些女性“大V”在微博场中表现出了“勤奋工作”“自觉关注女性地位”“积极参与公共事件”等理性、创造性的形象特征,但男性用户对于女性“大V”的形象判断主要停留在美貌、身材等外表特征。持这一解读方式的用户倾向于大致采用已编制的意义,即女性刻板印象,并将刻板印象选择性地和某些具体的或当下的情境相结合,如女性“大V”在微博场传递的外貌信息,这些情境反映了他的立场与兴趣,透露出一种协商的特征。

女性用户对女性“大V”的形象解读呈肯定式。她们能结合当下女性“大V”实时的自我呈现,更新对她们的形象反馈,更加认可女性“大V”对传统女性形象的突破,解读结果也往往和女性“大V”的自我呈现一致。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微博用户对“女性‘大V’形象是否改变既有女性形象”的判断存在差异:持“改变”观点的用户中,64%为女性用户,男性用户只占了36%。这说明“大部分女性用户认可女性‘大V’形象的改变”,女性“大V”的自我呈现对她们来说总体成功。

女性用户的优势解读则说明她们已优先于男性逐步突破集体无意识,传统女性刻板形象有所改变,她们能够根据女性“大V”自我呈现,调整对其形象的认知。这就表明如果女性“大V”在社会性别领域积极作为,对引导女性受众具有积极意义。

(责编:马潇(实习)、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