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人民日报要闻四版副主编肖潘潘:快乐的夜班新闻人
人民日报要闻四版副主编肖潘潘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 今年6月15日,是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纪念日。人民网传媒频道“庆祝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系列访谈”今日推出第三期,人民日报要闻四版副主编、求证栏目负责人,主任编辑肖潘潘做客人民网,畅谈“我与人民日报”的故事。
以下是访谈文字实录:
踩着改革创新的鼓点进入人民日报
13年平均每年200多个夜班
主持人:能不能先回顾一下您进入人民日报以后的职业生涯呢?
肖潘潘:我是2005年8月来到人民日报工作的,22岁,大学刚毕业。当时被分配到人民日报总编室政治新闻版,2012年调到要闻四版工作。到今年正好是13年,这13年,我一直在夜班,一个月要上两个星期的夜班,平均下来一年有200多个夜班。
主持人:上夜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肖潘潘:每天和大家的作息颠倒,但是很快乐,因为是为党报工作。说到刚入社的2005年,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报社在那一年启动了采编分离的改革,在之前设立视点新闻版、体育新闻版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治新闻版、经济新闻版和文化新闻版。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编辑和记者分开,记者做好采的工作,编辑做好编的工作,可以说我们这一批年轻人是踩着改革创新的鼓点进入报社的。正是因为不断改革的原因,让我觉得人民日报非常年轻,不仅有年轻人不断加入创造活力,还有各种创新的栏目、点子。
说到这儿,给你介绍人民日报改革创新的一个小故事。当年我分在政治新闻版,主编是胡果,现在人民日报天津分社的社长。当时她当主编的时候提了一个理念,叫“栏目是版面的眼睛,要擦亮版面的眼睛”。在她的带领下,当时的版面开创了一个新的栏目叫“声音”,后来也荣获了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当时栏目的定位就是报道不说官话的地方领导的讲话,这个栏目据地方分社的反映,和头版头条的欢迎程度是一样的。这个栏目这么多篇的报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6年4月24日刊登的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言论,据我了解,人民日报是央媒中第一个报道总书记的这个理念的。总书记当年是这样说的:“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看出,从地方到中央,总书记的执政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我也很有幸成为参与报道的一份子。
从2005年到报社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改革一直没有断,创新一直没有停。我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前几年,“给力”这个词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样的头版头条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个词怎么上人民日报呢?当时一版的编辑,现在的一版主编李仕权在夜班的时候向领导提出了一个建议,这么一个小小的创新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认可,结果上了头版头条,从这点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的领导对创新是非常包容的。
第二个例子是要闻四版的“求证”栏目,这个栏目是2011年的时候开创的,当时主要针对网络谣言、疑点事件进行报道。据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的调查,我们的“求证”是第一个出现的辟谣类和事实核查类栏目,我想说从第一来谈什么呢?体现的是人民日报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这是我对我入社以来职业生涯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人民日报是不断改革创新的。
安装40多个新闻客户端
保持对新闻持续的敏感
主持人:您目前为止整个职业生涯的回顾就是“改革创新”,这几个关键词在不断地贯穿其中。那么能不能给我们谈一谈您每天的工作都是做什么呢?
肖潘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人民日报的版面设置,可能很多网友不太知道我所在的要闻版是什么。人民日报分为三大版块,要闻版块、新闻版块和专刊版块。要闻版块包括要闻一版和二、三、四、六、九版,新闻版块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体育等,专刊版块则有理论、副刊、民生等。其中,要闻版块和新闻版块主要由我所在的总编室负责编辑,专刊版块由相关的专业部门负责。
要闻版和新闻版怎么区分呢?要闻版相当于《新闻联播》,新闻版相当于《晚间新闻》,这样就能分开了。
说到要闻版的工作安排,一般分为白班和夜班,白班的主要职责是搜索线索,寻找主题,时刻让自己保持新闻的敏感和对选题的观察。昨天我准备访谈的时候查看了下手机上安装的新闻客户端,各种新闻客户端我一共装了40多个。每个客户端都开了新闻推送,为什么这样做呢?是想保持对新闻持续的敏感,占有大量的新闻信息,避免在新闻到来的时候错过了它。
比如芦山地震那天是一个周末,我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消息,然后马上跟地方记者联系,做了一些预案沟通,这种联系其实在后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后面的安排有所准备。除了突发性新闻之外,还要根据版面的栏目进行选题的搜索,比如“求证”栏目针对的是网络谣言、疑点新闻,那一些重大谣言就不能漏掉,需要及时掌握和跟进。
夜班的话,我们是晚上8点半到岗,9点钟由报社副总编辑牵头,召开由各个版面主编参加的编前会,要闻版主编还要当面向副总编辑汇报当天版面的安排。之后我们的工作是编辑稿件、向版面安排稿件,同时走一些校对的流程。很多人以为夜班是按步就班的过程,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会遇到各种突发的情况。
比如说,我再举一个例子,天津港爆炸事故那天,当天是晚上11点钟左右的时候,微博上传来有这么一个事故的现场画面。当时我们觉得这肯定是一个重大新闻,应该要等一等,但是作为我们这种媒体,必须要搞清楚是什么情况,伤亡人数,而且还必须是权威来源,我们刷了一下新华社,没有发。我们怎么办呢?只好等,当时版面已经定了版,我跟值班副总编辑汇报以后,当时我记得是卢新宁副总编辑值班,她特别支持等一下这个新闻,因为重大新闻的报道,党报不能缺席、不能失语、不能乱语。我们等到凌晨一点钟,新华社和我们本报的稿子,同时发出了伤亡人数以及爆炸原因的权威消息,当时稿子版面都排好了,临时决定撤稿换稿,要把它登出去。次日凌晨三点钟我才离开了办公室,结束了夜班。
在接下来一个星期里面,我们也持续关注了天津港爆炸的后续,包括安置,包括各方面的情况,在我们的“深阅读”和“求证”这个栏目进行了充分的报道和解读,也得到了时任总编辑李宝善的肯定。虽然那一段时间我们下夜班的平均时间都在三点钟,但是我们感到工作的快乐,做新闻的快乐。
编辑是一个没有退路的工作
快乐在于堵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差错
主持人:一说到夜班,大家首先想到人的身体生物钟上会有差异化的一个反应,在夜班期间还有没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呢?
肖潘潘:夜班的节奏是特别快的,因为要走一遍又一遍的程序,还要保证不出错,而且还要争取早出报,报纸出晚了,读者不能及时看到报纸,我们还有一个争取早出报的问题。中间我们休息的时间是特别少的。
主持人:这对你们带来的挑战是什么?
肖潘潘:主要是紧张的节奏,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出错。因为我们出一个小错,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错。而且对我个人来说,实际上快乐也在于堵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差错。
给你举一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纠错的故事。有一年一个重要稿件,里面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有这样一句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你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很多人肯定都不知道,因为这句话特别不起眼,我们在夜班的时候,觉得有那么一丝疑惑,就是“常委会是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们就查了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找到了原文,人民日报登过,上面的第57条是这样表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就是说常委会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们就做了改正,而且还通过记者通知了发稿机关和有关部门,避免以后再出错。这次错误,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总编辑专门批示肯定,说这是一次重大原则性的纠错。
我们常说一句话,编辑是一个没有退路的工作,我就是最后一道闸门,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的。每个夜班都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同时不断要求自己,要提高自己,要完善自己,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像刚才那个错误,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不可能有嘎嘣一下的感觉。说到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同事,我们有一个校对室、里面负责校检的老师在业内是特别有名的,像杨立新老师,他是《习近平用典》系列书籍的典故释义作者,平时也写了很多文字辨析的文章,向大众普及文字规范用法。作为编辑要向校检老师学习那种既埋头干事又抬头总结的作风。我记得有一位前辈说得好,“不总结,就像一锅温水,突突突,永远70度;总结后,温度就能升高到80度以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