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8年·第6期

诗词类综艺节目可持续创新策略研究【2】

——以《中华好诗词》为例

刘梦笛
2018年08月16日09:51 | 来源:今传媒
小字号

二、诗词类综艺节目发展瓶颈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传媒领域经过了“渠道为王”“平台为王”“用户为王”“营销为王”的多元纷争之后,“内容为王”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一个平台多元、信息泛滥、注意力短浅的时代,优质内容越发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4]。《中华好诗词》除了在内容传播发展方面有困难,在媒介传播、营销传播方面也存在局限性。

(一)内容核心竞争力不足

电视节目的内容是否新颖独特是决定整个节目收视率的关键,不管是任何电视节目,都要以“内容为王”为要求,传媒界大亨雷石东曾阐述:“传媒的基石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5]。”从艺术社会功能角度,电视节目内容可分为:文化认知层面、教育层面、娱乐层面。

1.文化层面:缺少深入的内涵解读

首先,节目内容仅停留在碎片化的记忆考察。节目更多在乎选手背诗词的数量,没有深入挖掘诗词内涵。例如在第二季第一期(2014年3月28日)节目中共155道题目,对“‘一道残阳铺水中’请接下一句”这一类的诗词背诵考察题目有115道,对于诗词的典故、诗词作者相关题目只有40题,其中大多是诗词作者的,类似于“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绝句》第二十九首中写到‘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宇新’请问这句这句诗赞的是下列哪位诗人?A、谢灵运B、谢朓 C、谢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关于诗词背景、典故、作者背景考察只占总题目的25.8%,背诵题目占74.2%的比重。

其次,节目嘉宾对诗词背景和意蕴讲解太少,缺少审美意味。在第六季2017年10月14号这一期节目中文化嘉宾只对四首诗进行了解析。在其他赛季也是如此,嘉宾详细讲解的诗词太少。同时存在题目超出大众知识量的问题,嘉宾不做深层次的典故介绍和内涵分析,观众印象不深刻,达不到理想节目效果。

2.教育层面:知识缺少系统性

《中华好诗词》作为一档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相比其他电视节目应更具有教育作用。但其在教育层面,知识内容不够系统完整。首先,以一首独立的诗词而言,节目没有系统性的去呈现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其文化价值。对于想通过娱乐接受教育知识的观众来说,单一独立的知识点是不便于理解、掌握、记忆。

其次,以整个诗词库而言,每期呈现内容稍显碎片化。题与题彼此之间的文化传播联系不够紧密、不够集中。节目分类不够系统化,看完六季节目会给人一种见了很多知识点,可又不知道学了什么的感觉。节目中没有对每期节目做个主题,如果一期节目就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对于受众而言,再遇到此类话题时,就会想出相关诗句。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会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3.娱乐层面:明星嘉宾过度娱乐化

《中华好诗词》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手法包装文化,希望通过更多的趣味性,增加受众对节目的关注,由此掀起全民对诗词诵读的浪潮。但其在节目形式设置上用力过猛,过度迎合观众娱乐思维。节目除了邀请高人气点评嘉宾,还有邀请六个(二三线)明星来对战选手,每个选手要逐个挑战这些明星。明星过度参与会使节目泛娱乐化,失去诗词类节目本身的意义,节目制作方认为有明星参与就会有收视率,但是节目中除了“吕秀才”俞恩泰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具有博士学位,其余明星本身并不是“诗词爱好者”或“诗词达人”,个别明星只是为了拍节目临时学习诗词。这种形式主义的明星过于参与文化节目,明星效应并不是特别突显,因此要平衡好文化与娱乐的比重。

(二)媒体平台未完全实现传受一体化

媒介是节目传播的主要桥梁。从自媒体出现以后,打破了原有报纸、广播、电视的单向传播。整个传播过程是双向互动、有反思、有反馈的传播。尽管《中华好诗词》在媒体与受众互动方式已经有许多改进和发展,但在“传受一体”的科学传播方面仍存在媒介互动渠道不完善、反馈信息不及时等问题。反馈信息不及时主要体现在节目现场并没有即时的给予在场观众或网友互动,很多观众和网友没有机会去表达对诗词理解的机会,再而言之,场外观众也没有深入参与到对诗词审美的互相交流之中。尽管在新媒体平台互动方面做的不错,在《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以及App ,都可以大范围的与观众在场外互动,但是这个信息的接收与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这是诗词类综艺节目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方面。

(三)营销收入尚未形成持续创新的有力保障

在全媒体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应该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生存、发展?目前,我国各省级卫视节目几乎都有文化类综艺节目,生存状况存有差异,发展前景也不尽相同,有很多“叫好不叫座”的文化节目播出几期后销声匿迹,文化节目经济收益低正阻碍着节目发展。譬如,《中华好诗词》目前播出六季,有着不错的口碑,可是播出六季以来没有赞助商、冠名商。河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主任朱新曾在采访中说“对河北卫视来讲,资源的占有率和资金的投入量使我们做硬碰硬的大型节目心有余而力不足[6]。”据悉没有赞助商愿意大力投资诗词类文化节目,只能用台里的时段广告费来支撑节目长期持续。除此之外,《中华好诗词》线下产品输出也并不乐观,《中华好诗词》的官方APP下载量只有两三千余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无法取得双赢,经费不足显然不利于节目未来发展。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