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南方出版高峰论坛举行 聚焦新形势下出版人的使命担当【4】

2018年08月17日10:38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聚焦新形势下出版人的使命担当

  出版人的使命与初衷不可变

  □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斌

  融媒体时代,我个人认为,出版是整个媒体的根基。大众阅读,归根结底指的是读一本好书。

  出版人的发展观

  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必须站到更高的位置。互联网企业开拓了知识付费市场,新的经济模式不断冲击现存体系。面对困境,我们要表现出积极、努力的开放姿态。怎么做呢?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我们现在谈发展时,首先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即出版关乎国家战略,是民族大业。出版人一定要有社会责任和文化自信,这也是国家战略和民众的要求。

  第二,要把握历史趋势。出版是文化传承,出版人应该牢记这一使命。时代一直在变化中,我们只有努力把握那些不变的基本规律,才能超越时代。

  第三,要不断更新理解。我们在寻找改革路径时,首先要准确把握行业特点,了解它复杂的一面。有时我们把出版想得太简单,以为只是做几本书,只关注码洋,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复杂性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对如今的市场现状,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拿出积极的行动和创新的姿态。

  理解大众阅读变化

  作为出版人,我们要理解环境的变化。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技术和科技是当今时代最主要的方面。科技进步的背后是为了提高生产力,但是我认为,最深的原因是满足人性的需求。人要通过价值活动、认知活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过程中,我们对技术的渴望会更加强烈。

  这时,我们更需要理解需求端的变化。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知识在进化。知识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融合过程背后的动力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实用性观点占据上风。当我们能处理大量资讯时,功能性、价值性的导向越来越明显——这可能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大众出版的新经济模式

  面对竞争,如何做到卓然而立?我们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是人们对阅读的社会价值的认知。中国人对读书的尊重,是我们这个时代出版人的幸事,这是庞大的社会基础。

  二是版权制度和定价机制的存在。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商业模式。每一个出版企业成立的第一天,版权体系就决定了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利益分配机制,这决定了出版业到今天依然屹立不倒。其次是我们的定价机制,这决定了产业的秩序,保障了产业链的完整性。

  大众阅读到底指什么?从读一本好书到看手机资讯,这个范围都应该叫大众阅读。作为出版人,我们需要做的事就是推动大众阅读的分层,倡导有价值、有营养的阅读。另外,要实现内容创造方式的转变,我们一方面需要为作者服务,帮助他出版好书。另一方面,也要将过去“鼓励原创,才能鼓励阅读”的思路转变为“只有鼓励阅读,才可能激发原创”。

  我认为大众阅读存在几个可以发展的方向:一是满足知识系统升级的需要。二是满足构建价值、提高认知的需求。三是满足陪伴成长、终身学习的需求。四是满足个性创作、感受体验的需求。大众出版可以关注个体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巨大空间。

  内容驱动流量

  谈到新经济模式,最核心的一条是:只有你的用户变成你的资源时,才是新旧经济的分水岭。内容的驱动才能变成指数级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与传统出版行业按照品种、人力、码洋来计算的做法是不同的。如何把读者转换成用户,正是出版行业的困境和最大的挑战。

  在这里,或许我们可以提及文化的“六产论”。“六产”即创意、版权、知识服务、教育培训、文化生活消费、传承和精神文明。这六种产业每一个都应该是大众出版不断耕耘的,而且每一个产业的市值都远高于大众出版。以版权为例,版权是出版行业的根基,我们要用版权来激发原创,且内容资产一定要市场化,因为只有经过市场的定价才有可能交易,只有交易才可能延展,才可能跨界融合,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链。

  简而言之,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版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为出版人应该有更大的眼光。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把内容导向作为出版业的首要发动机,因为真正的流量还是要由内容驱动。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