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出版高峰论坛举行 聚焦新形势下出版人的使命担当【6】

听书开辟阅读与出版新时空
□喜马拉雅FM副总裁 姜峰
20多年前,北京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这20多年,我们眼见着整个中国,包括我们自己都已经踏上了这条“未来之路”。
“信息即是媒介”,一切的文明史、传播史其实都是科技史。如今,我们迎来了移动互联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媒介本身的变化正带动着传播的变化。应该说,我们正脚踏印刷文明的基石,站在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大门口,我们的出版与阅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与挑战。
打造移动音频平台
可以说,喜马拉雅FM开辟了一个新的阅读时空,它是平行的时空。我们不是在存量的现实的世界里跟大家争夺用户的阅读和时间,而是开辟了一个平行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满足用户对知识、对内容的渴望。
移动音频有三大优势:第一,场景的优势,占耳不占眼,是移动的、在线的、伴随的,你可以路上听、车上听、跑步听、做家务的时候听,睡前还可闭着眼睛听。第二,通道的优势,音频内容不走视觉通道,声声入耳,直入脑海。你的注意力一旦被抓住,这些内容就省去了翻译的过程,直接明白、顿悟,锣鼓听声、闻弦知意,甚至醍醐灌顶,这是跟看纸书完全不一样的感官传输通道体验。第三,数字音频是复合编码,自带信息,有审美、有气氛、有空间、有想象、有意象、有反馈。
我理解的喜马拉雅FM的第一个秘密,是开辟了一个阅读新时空,我在这个时空里给用户的碎片时间、平行时间提供有价值的好内容,打开了内容新格局。
喜马拉雅FM的创始团队,一开始便为自己制定了比较宏大而质朴的使命——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能够站在这样的认知高度上去塑造自己的平台,打造自己的内容。
也许这就是整个互联网出版和传播里一个独特的方法论:要言之有物——干货化;生动有趣、有时代化的审美——娱乐化;个性鲜明、符号突出——人格化。这个方法论跟传统出版不同的地方,是更加贴合时代的文化气质、艺术审美,更加贴合用户的需求。
可以说,喜马拉雅FM达成了四大生态的平衡。第一个是传统内容与互联网内容的平衡;第二个是自制内容与PGC、UGC内容的平衡,这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内容生态的金字塔;第三个是商业模式上的平衡,喜马拉雅FM是一个做到广告收入跟付费收入1∶1的平台;第四个是技术上更高的门槛,我们要靠技术把内容传播得更远更广,才可能打造出更大的平台,所以喜马拉雅自己的内部生态与更广阔的智能生态圈也要达到平衡。
这四大平衡是喜马拉雅FM得以迅猛而稳健发展的一个动力,这也成就了今天的喜马拉雅FM。
愿天下的书都能听得见
纸书的有声化正在不可逆转地发生,并推动我们的阅读,我们也看到了最真实的“阅读时间”,有声书阅读时间第一个高峰是晚上8点,第二个高峰是上午9点、中午1点,以及晚上9点。
我更惊诧的是国民阅读的时长,排名前十的声音主播,半年内收割了听众585.9亿分钟的收听时间,相当于陪伴孙悟空度过了200多次被压在五指山下的500年。同时,我看见了不同城市的阅读气质,比如大江南北的读者爱听悬疑故事,听言情小说最多的城市是苏州,北京的用户既爱听悬疑,也热衷言情,深圳的用户爱听悬疑、都市言情。
作为一个传统的老出版人,我发现其实喜马拉雅FM是在一个前人没有经历过的、新的平行的时空里面为时间做出版,我们重新发现了声音,发现了书,发现了新的阅读、新的陪伴,也在发现我们自己跟随时代和技术的进化。
所以,作为一个出版人,我现在的心愿是,希望天下没有听不见的书。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