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8年1月上

夜班编辑的跨年夜【2】

2018年10月17日14:39 |
小字号

字句无小事,新闻总关情

王建伟

元旦前夕,是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和同事们就要开始准备新年特刊了。

多年以来,齐鲁晚报每到跨年的时候都会制作新年特刊,这在读者中已经形成了阅读期待,也成了报纸的“保留节目”。从2014年进入齐鲁晚报开始算起,我一共经历了三个跨年夜。除了第一年,我作为机动新闻中心的记者值守夜班外,其余的两个跨年夜,我都是作为要闻编辑,在制作新年特刊中度过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为读者端上一份可口的新闻“大餐”,就少不了提前精心策划。每逢类似新年特刊这样的重要节点,编辑中心的编辑都会提前策划,跟记者碰头,商量稿子怎么做,讨论选取哪些主题和角度,并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整体呈现。

对过去的回首和总结让我们成熟,对未来的展望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方向。每年的新年特刊,都会有一个主题词。齐鲁晚报2016年新年特刊主题词定为“起航”,是因为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寓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远航;2017年定为“有为”,是希望在已经发生巨变的时代,所有人都能拥抱变革,为梦想敢作敢为。

跨年夜的当天,跟平常的夜班区别不大,编辑部的同事们一样都是“错时上下班”,下午3点钟上班后,提前跟记者沟通稿子结构和新闻图片,等记者稿件来了之后,开始编辑稿件,一字一句地抠稿子细节,精心制作新闻标题。然后跟美术编辑沟通新闻呈现的方式,做好版式设计。在找值班主任和值班总编签版之前,编辑一遍遍核对稿件。等版面最终付印后,大概就到了凌晨12点以后了。做完版之后,部门的编辑们还要围坐在一起,讨论第二天的题目,给记者写完策划留言才下班回家。

如果一定要说些跟平常夜班的区别,那就是,跨年夜那天会比平常更紧张些。遇到这样的重头策划,同事们会本能地兴奋起来,一遍遍地开会碰头肯定是少不了的,值班领导、编辑部门、采访部门、美术编辑都会参与进来,为了稿子的布局、细节的核实、版式的设计和标题的制作,一遍一遍地反复推敲。

业内有句话:“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作为一张报纸的总加工、总装配和总把关,编辑部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纸的方向和质量。记者的稿件相当于厨师采购来的食材,能不能把新闻大餐做好,还是要看编辑这个大厨选材和加工的效果如何。特别是要闻编辑,负责的都是重要新闻版面,责任尤其重大。

正因如此,编辑们在做完版面之后,常会惴惴不安,生怕出现差错。因为报纸这种新闻产品不同于网络和电视,白纸黑字发出去之后是不可能撤回或者删除的,作为把关人,编辑就需要对经过自己手的稿子里边的每一个字负责。

这根把关的弦更多地是绷在心里,平常的工作氛围是非常轻松欢乐的。报社有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人和人之间非常平等,业务氛围非常浓。遇到重要的战役性报道,或者跨年夜这样的特殊时刻,有时候我们顾不上吃饭,报社的值班领导会提溜着一大堆零食和大餐来“犒劳”我们。

有人说,编辑就是“画版匠”,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这话没错,但是,编辑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来料加工”的水平上,不能坐等记者来稿,来什么编什么,把自己的作用仅仅限制在修改错字和病句的简单层次上。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有明确的编辑意识,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处在指挥和决策的主导位置上。

在报纸正在进行融媒转型的当下,编辑除了要具备发现线索的能力、策划新闻的能力、跟记者沟通的能力以及版面的表现能力这些基本技能外,还要跟上融媒转型的节奏,不断学习新媒体的技能,并重新调整自己在新的传播条件下的新闻生产观念。

自从做夜班编辑以来,我已经完全适应了“昼伏夜出”的夜班生活。现在,虽然自己身边的交际圈不像原来当记者的时候那么大了,因为老是“错时上下班”,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也比以前更少了,但是,每当自己策划、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能够被更多的读者看到时,我就会产生满满的成就感。

人都说要“不忘初心”,新的一年里,希望自己在新闻的道路上越来越成熟,能够少出差错,做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来。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