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

彭修彬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办公厅副主任

2019年04月18日10:08  来源:对外传播
 

二、经验和启示

(一)“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现从“耳边中国”到“眼前中国”的具象化传播。当前,不光外国普通民众,一些精英对中共仍然存在偏见和误解。问题根源在于既缺乏权威的一手信息,也缺乏亲自感知中国和中共的机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增加信息供给,使抽象的中国具象起来就成为对外传播的迫切要求。从“引进来”看,每年大量外国政党代表团访华,几乎每一天都有中共的国际朋友走进国门。通过与中共党员面对面交流,对中共治国理政实践的考察,中共再也不是臆想的“东方传说”,而是真实立体的正面群像。从“走出去”看,不仅有党和政府的高层代表团,也有代表民间声音的各领域代表团出国交流。通过这种“串门式”交流互动,海外受众可以亲自体验感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成功免去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损耗偏差。

(二)“聚焦重点”和“辐射大众”相结合,坚持分众化和差异化的精准传播。在现代传播格局下,受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能否准确把握传播的主要受众,将信息精准地投放到目标群体直接决定了传播的效果。只有将“聚焦重点”和“辐射大众”有机结合,加强分层设计、定向直供,才能使我们的声音传得更准更广。在“聚焦重点”上,作为负责党的对外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中联部长期将外国政党政要这一“关键少数”作为对外传播受众主体,针对其主要关切,重点介绍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共治国理政经验。在“辐射大众”上,一方面,通过政党政要对大众进行“二次传播”起到辐射效应;另一方面,依托“政党+”模式广邀外国智库、社会组织、普通民众共同参与,实现最大程度的传播覆盖。

(三)“宏大叙事”和“微观视角”相结合,进行有深度和有温度的全景式传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涵盖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在这些博大精深的思想实践背后,还有无数普通共产党员的鲜活故事。在对外传播时,泛泛而谈大政方针容易造成受众的疏离感,只注重感性体验又容易造成关键信息的分散模糊。因此二者结合才能呈现出兼具深度和温度的完整效果。一方面,通过权威声音对中共治国理政的政策理念进行阐释,帮助受众建立起整体认知框架。另一方面,对普通党员干部的故事进行微观切入,以小人物透视大时代,以小变化折射大变革,以小事件揭示大趋势,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和打动外国受众,在共通的情感层面达成共情共鸣。

(四)“独家供给”和“复调传播”相结合,打造多角色协同参与的全方位传播。在现代传播体系中,传播主体越来越多,传播的话语权逐渐从官方向民间分散转移,不同主体在传播效能上各有千秋。除了党政部门和主流媒体的“主旋律”,还需要舆论领袖、自媒体甚至海外媒体的共同参与。将前者的权威和后者的灵活有机结合,在传播中加强协调互补,从而提升传播效果。比如,配合“十三五”规划出台神曲《十三五之歌》、十九大新闻中心首设融媒体访谈室,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

(五)“政党外交”和“对外传播”相结合,激发共振共鸣的叠加传播效应。近年来,政党外交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不仅在国际舞台越来越活跃,发挥的综合效应也越来越大。政党外交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举办宣介会、吹风会、研讨会,派团组海外宣讲,邀请外宾来华参访都已经成为政党外交的常态化传播手段。从用新媒体手段为重大会议预热,到用网络直播实时报道党际交往活动,再到经常邀请访华外宾举办讲座、接受访谈、发表文章,可以说,主动传播的意识已经融入到政党外交的每一个环节。政治议程与政治传播二者密切配合,共同聚焦“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这一宏大主题,从而实现“1+1>2”的叠加效果。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推荐阅读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详细】“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详细】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详细】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