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研究

郑保卫:重温30年前三篇新闻工作重要讲话

2019年12月10日13:46 |
小字号

来源:青年记者

30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和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和新闻队伍现状,就党的新闻工作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30年前,即1989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以及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和新闻队伍现状,就党的新闻工作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们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出发,就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地位、使命任务、指导方针、工作原则等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指导新闻工作的几个重要思想观点,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成为指导新闻工作的重要文献。

三篇讲话分别是11月28日江泽民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作的题为《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以下简称“11·28”讲话);11月25日李瑞环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作的题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讲话(以下简称“11·25”讲话);5月习近平在宁德地区新闻工作会议作的题为《把握新闻工作的基点》的讲话(以下简称“五月讲话”)。

这三篇文献的发表有一个共同背景,即都是针对1989年的那场政治风波,总结那场政治风波中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失误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把握新闻工作基点”等重要思想观点。

本文通过分析阐述这些思想观点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提出要以史为鉴,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与使命。

江泽民讲话的要点与精髓: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11·28”讲话是江泽民在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从上海市委书记任上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就新闻工作发表的讲话。讲话的主旨是总结政治风波中新闻媒体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对今后新闻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江泽民讲话的核心观点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讲话一开始他便直截了当指出了在政治风波中一些媒体存在的问题:“不但不宣传中央正确的声音,反而违背中央的正确方针和决策,公开唱反调;不但不去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制止动乱,反而为动乱、暴乱的策划者和支持者提供舆论阵地,对动乱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群众中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影响很坏,教训深刻。”①接着,他从六个方面作了分析和阐述。

(一)从新闻工作性质地位出发论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江泽民首先阐述了“喉舌论”观点,并提出了“舆论导向”问题。他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领导人首次用“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提法来表述党的新闻工作性质、地位和作用。

江泽民认为,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传播手段,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能够广泛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愿望;能够及时地传播国内国际的各种信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行为和政治方向,引导、激励、动员、组织群众为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

进而他指出,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那场风波,从反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说明“新闻宣传一旦出了大问题,舆论工具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不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

舆论工具要“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要“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这是江泽民提出的一个鲜明观点,也是他新闻观中的核心内容。他在阐述后面几个问题时始终都是围绕着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问题展开的,观点鲜明,步步深入,成为他系统的新闻观。

(二)从新闻工作基本方针角度论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首先要解决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问题。江泽民明确地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针对有些人打着“为人民”的旗号,质疑新闻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他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同为人民服务,是完全一致的。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从根本上脱离了人民,违背了人民的最高利益”。

(三)从新闻工作党性角度论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正确认识党性原则,并在实践中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是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和保障。江泽民联系当时有人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竟然“发生疑问”,有的甚至“主张所谓人民性高于党性”,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他认为,坚持党性原则,也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原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他指出,“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实质就是要否定和摆脱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随后,他对如何坚持党性原则提出了三点要求,即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不懈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四)从新闻自由角度论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确保依法行使新闻自由权利,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条件。然而由于国内外总有一些人在此问题上做文章,批评和指责党和政府压制新闻自由,使得新闻自由问题成了一个敏感问题。而在那场政治风波中有人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煽动和迷惑群众,造成了恶劣影响,产生了严重后果。对此,江泽民在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新闻自由”成了那场风波中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同党和人民进行斗争的一个“重要口号”。

针对一些人在新闻自由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江泽民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任何自由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不存在绝对的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在国际上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在国内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情况下,自由就不能不带有阶级性。”

他还指出,西方国家标榜的“新闻自由”,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而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一切企图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违法新闻活动,不但不能给予自由,而且要依法制裁”。这些论述揭示了新闻自由的实质,为新闻界正确把握新闻自由问题提供了依据。

(五)从新闻真实性角度论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新闻必须真实,是一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都须坚守的一条基本原则。然而在那场风波中,有人却将坚持新闻的真实客观与坚持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对立起来,造成了一些人思想和理论上的混乱。针对这一情况,江泽民指出:“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坦率地指出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因为我们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同新闻的真实性是一致的。”

他分析说,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要找几个事例来证明某个观点并不难,但这样做“从总体上来看却背离了真实性”。所以,他提出新闻工作者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要做到所报道的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要“防止搜奇猎异,防止捕风捉影。要在保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讲求时效”。

(六)从党对新闻工作领导角度论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保障。对此,江泽民明确强调:新闻工作的领导权一定要“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他要求各级党委要“经常研究讨论新闻工作”,要“及时向新闻单位通报情况,下达任务,提出要求,并亲自审阅重要的社论、评论、新闻稿”,并指出要“抓好新闻宣传的政治方向,抓好新闻改革,抓好新闻工作的经验总结,抓好新闻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建设”。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江泽民“11·28”讲话的核心观点,据此他提出了新闻事业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等一系列观点,形成了他的新闻观的基本内容。

李瑞环讲话的要点与精髓: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李瑞环在“11·25”讲话中明确指出:“无论是从新闻工作的一般意义上讲,还是从当前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讲,或是从稳定是压倒一切这个大局来讲,关键的问题是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我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②他的讲话从12个方面展开论述,讲清了为什么和怎样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李瑞环“11·25”讲话的核心观点,也是其新闻观的精髓。

(一)从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首先从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与教训的角度,论述为什么要“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执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他指出,是否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将“直接关系到舆论作用的发挥,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成败”。他联系那场政治风波的教训强调说:“历史经验证明,新闻工作必须坚持而绝不能背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二)从增强新闻宣传党性和坚持党性人民性统一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从增强新闻宣传党性的角度提出:“既然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承认并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他认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宣传真理,宣传现实生活中进步的、光明的、先进的、积极的东西,揭露和批评反动的、黑暗的、落后的、消极的东西”。

他还从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的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出发,得出了“我们的新闻的党性同新闻的人民性,两者是统一的”结论。针对当时有人主张“人民性高于党性,报纸应当跟人民走,而不应当跟党走”,特别是联系在那场政治风波中新闻界极少数人以“人民性”为幌子,与党分庭抗礼,兴风作浪的做法,他明确指出:“这种将人民性和党性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这种做法“既危害了党的事业,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他要求新闻战线的同志应当“从这次血的教训中警醒”。

(三)从讴歌人民英雄业绩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提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流总是健康的,光明面总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新闻宣传应该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肩负起“理直气壮地宣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改造社会、建设新生活的英雄壮举,宣传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前进的历史真实”的历史责任,要“用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英雄业绩来教育人民”,用他们在这种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德风貌”,来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四)从注重舆论导向作用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认为新闻报道“只有坚持以正面为主的方针,才能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才能有助于大局的稳定和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

针对当时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夸大渲染社会消极现象和阴暗面,鼓吹“新闻自由”和主张“办同人报、同人电台”的做法,他提出,我们之所以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张旗鼓地宣传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的现实成就,正是要“和资产阶级自由化针锋相对”。

(五)从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针对当时有人提出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不是就不要批评报道了”的疑问,李瑞环作出明确答复:“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决定的。”

他认为,新闻媒体有没有严肃认真的批评,“关系到新闻机构的形象和新闻宣传的效果”。他提出,新闻报道“经常有一点严肃认真的批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就显得“有生气,有战斗性”。反之,“如果没有一点批评,新闻报道就会显得沉闷、呆板,缺乏生气,缺乏战斗性”。因此他要求:“新闻既要讴歌伟大的成就,也要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批评;既要赞颂时代的壮举,也要对消极丑恶现象进行揭露。”至于如何把握两者的数量与比例,他强调说:“正面宣传必须占主导地位,批评与揭露性的报道只能占次要位置,并且要十分注意把握分寸。”

(六)从正确实行舆论监督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还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与正确实行舆论监督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和阐释。他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与正确地实行舆论监督是一致的。”他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

他提出“必须充分重视发挥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舆论监督中的作用”,他鼓励新闻工作者要在广大群众同党、政府之间,在各部分人民群众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为人民群众实现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作出贡献。

(七)从讲求宣传艺术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认为,要使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努力“提高宣传艺术”,大力“增强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否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一句空话”。

他提出提高宣传艺术首先要有“引人注意的内容”,其次要“讲究表现的方式方法”,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他鼓励各家新闻媒体按不同的专业分工和地区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八)从注意新闻工作特点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针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是不是就无须顾及新闻工作的特点,遵循新闻工作的一般规律”的疑问,李瑞环强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否认新闻的特点。”接着,他从新闻具有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可读性”特点对此作了分析和阐述。首先,他指出:“强调正面宣传为主,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其次,他强调“要从增强新闻的战斗力、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时效性的问题,尽可能快地提供大量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先声夺人”。第三,他提出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九)从继续坚持新闻改革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认为,“新闻改革搞好了,有助于把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因此,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要立足于继续坚持新闻改革,要在新闻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发展,同时要用坚持正面宣传的方针来促进新闻改革。他指出,这种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他强调:“社会主义新闻改革的目的,就是使新闻工作更加符合新闻的党性原则,更好地遵循新闻的规律,发挥现代化舆论工具的功能,发挥新闻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用。”

(十)从提高新闻队伍素质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认为,要有效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这是一项“战略性任务”。他联系当时新闻队伍中存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不高;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继承和发扬;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还有一定市场;一些同志工作作风不深入,编采写作的基本功不扎实,有的甚至违背新闻工作者的操守和职业道德,把新闻商品化,以稿谋私等问题,提出要“下大力量抓紧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

(十一)从严格新闻宣传纪律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才会有自己“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把新闻报道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因此,他提出,当前要特别“强调新闻宣传纪律”。

(十二)从加强党委对新闻工作领导角度论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

李瑞环认为,加强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把舆论工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确保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而“只要各级党委真正重视新闻宣传,切实加强领导,我们的新闻事业一定会生机勃勃,越办越好”。

他提出,党委加强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主要应“抓大的问题、方向性问题”,他要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新闻工作,善于运用舆论工具推动全局工作”。他提出“利用舆论工具动员群众、传播经验、指导工作”,应成为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李瑞环对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要求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与行动框架,从而为后来我国新闻媒体坚持这一方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讲话的要点与精髓:

把握新闻工作基点

另一篇重要讲话的作者是习近平。这年5月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主持召开地区新闻工作会议,就如何看待当前形势,如何把握好新闻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许一鸣将该讲话整理后发表在当年第7期《中国记者》上,题目为《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

身为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为什么要专门召开新闻工作会议?为什么要谈如何看待形势,如何把握好新闻工作中的基点问题?这与当时的特定时间和特殊背景有着密切关联。当时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正进入危急阶段。在国内外一些政治势力的煽动和蛊惑下,一股反社会主义的思潮正四下传播蔓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学潮愈演愈烈,从北京波及全国许多地方,社会上出现了动荡局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正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这种情势下,如何发挥新闻媒体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积极功能,帮助群众正确看待和分析当前形势,维护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时党政部门和新闻媒体必须作出回答的严肃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主持召开新闻工作会议,同地县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的同志谈形势、讲任务、提要求。讲话一开头,他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③,强调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形势下加强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同时阐述新闻媒体如何针对当前形势,发挥好宣传改革、宣传党的政策的作用,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上来,引导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上来。

习近平的这篇讲话,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主题和要点是要“把握新闻工作基点”。

(一)从分析当前形势角度论述把握新闻工作基点

习近平的讲话是针对学潮和政治风波的,因此讲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谈形势。当时那场由学潮引发的政治风波,由于国内外一些政治势力的插手和介入愈演愈烈,其背景十分复杂。如果从内部因素看,主要是因为国内一部分群众对当时我国经济、政治形势的看法,尤其是对如何看待成绩和问题、民主和法制等一系列关系,以及党内腐败问题存在的一些偏差和误区。

针对上述问题,习近平明确指出:“十年改革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至于应该如何看待改革中的成绩和问题,他提出一方面不能“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对于各种呼声置若罔闻”;另一方面又不能“人云亦云,不加辨别地跟着各种思想跑,没有一个界限”。他进而提出要“冷静地通过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不能受任意性的支配”,指出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需要时间去冷静地分析判断”,否则“会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至于如何看待民主和法制,习近平针对一些人认为“民主和法制的进程太慢”指出,民主和法制进程的推进需要加快,但是如何加快和加快到什么程度,要“有一定科学步骤”。他认为不能把民主“绝对化”和“超前化”,使之脱离“一定的阶段性”,这样会把本来“非常合理”的东西变成“非常错误”的东西。

另外,他提出不要笼统地喊民主,要认识到民主是“人民利益的一种法制化的体现”,而不是某一个阶层、某些人的“随意性”,也不是满足任何一些人、任何一个阶层提出的任何一个要求。他反对“绝对化”地去要求别人或要求国家“对自己民主”,而自己则可以“不受任何的约束”。

针对那场政治风波中人们对腐败现象的义愤,习近平指出,对此要“冷静对待”,不能仅仅是表达“愤怒感”,而是要作“深层地分析,探析原因,然后,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否则,就“把问题看简单了”。

习近平还就新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问题作了阐述。他提出,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认识“当前形势所赋予我们的任务、职责”。

至于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认识新闻的作用,他提出要看到“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任务”,并指出:“我们党历来有一个传统,就是通过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民,反映人民的呼声,弘扬正气,揭露消极腐败现象,动员组织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他还提出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宣传改革、宣传党的政策的作用”,要求新闻媒介善于引导群众,缓解矛盾,“增进人们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上来,引导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上来”。

习近平还谈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提出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观点。他指出:“我们强调的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新闻工作者就是既要宣传党的主张,又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愿望、要求,把两者统一起来。”

习近平对如何看待新闻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坚持党性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关系也作了阐述。他指出:“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上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的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

最后,习近平提出,地区各级党组织,要“高度地重视新闻工作,切实加强对新闻工作的领导”,要“善于运用新闻工具推动工作”,强调这是一种“领导水平和现代工作方法的表现”。

(二)从搞好舆论引导角度论述把握新闻工作基点

习近平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如何坚持正面宣传,做好舆论引导,以及如何把握新闻工作基点问题。他提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两大功能”。他认为,“舆论引导就是通过新闻报道,弘扬社会正气”,而“弘扬正气”,指的就是“通过舆论引导,坚定人们对改革的信心,认清改革的光明前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使舆论引导起到“弘扬正气”的作用呢?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新闻宣传的基调”。他指出:“新闻宣传,要有求实的精神,理直气壮地宣传成绩,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政府的权威”,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反映问题的主流,起到弘扬正气的作用”。

习近平在强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同时,提出新闻媒体“还要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他认为,舆论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最经常、公开、广泛的一种监督方式”。他要求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和“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党推动工作”的。

(三)从加强队伍建设角度论述把握新闻工作基点

习近平在讲话中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把握新闻工作基点的保障条件,并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指出,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因此,“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改革开放的事业负责”,要“注意舆论的社会效果,克服片面性”。

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他提出,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要“学习法律知识、熟悉商品经济规律,要有较强的原则性和科学分析能力”,要提高“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

三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深入调查研究”。他认为,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的新闻工作者。

四是要“严于律己,遵守职业道德”。他认为,新闻工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新闻工作者“担负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神圣职责,因此“应严格自律,正派、公正、廉洁,要有更高尚、更严格的操守和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习近平的讲话内容十分丰富,由如何看待形势引申出了一系列涉及新闻工作方针、原则和方法等重要问题,其核心与精髓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新闻工作基点,和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一。

思考与启示

(一)经典文献,奠基之作

这三篇讲话有几个共同点:都是三位讲话者公开发表的首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都是针对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而讲的;都成为三位讲话者后来形成其新闻观的奠基之作。

江泽民在那场政治风波平息之后临危受命担任总书记,对他来说总结在那场政治风波中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教训,澄清当时新闻界一些人在涉及党的新闻工作基本原理和重要原则问题上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进而辨明是非、回归正道、继续前进,是一项重要而又急迫的工作。11月25日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班的。当天,李瑞环作为分管宣传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作了题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主旨报告,随后与会人员进行学习、总结和讨论。28日,江泽民代表中央发表讲话,这是他担任总书记后首次就新闻宣传工作发表讲话,也是他代表中央就当时新闻界存在的问题和研讨班学员提出的问题正式表明立场,亮明态度,发表意见,阐述观点。

他在讲话中牢牢抓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个核心问题,从六个方面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澄清了当时新闻界一些人的模糊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地位、功能作用、使命任务、基本方针、党性原则、党的领导、政治家办报,以及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新闻自由等问题。可以说这个讲话起到了澄清谬误、拨乱反正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他具有明显时代特点和鲜明个人特征的新闻观的重要内容和精髓部分。

李瑞环的讲话,是他在那场政治风波平息之后,从天津市委书记任上受命担任主管宣传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后的首次重要讲话。作为研讨班开班后的主旨报告,他的讲话要为研讨班定音、定调和导向。他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作为讲话的核心观点,可谓“高屋建瓴”,抓住了根本。

他的讲话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和怎样坚持好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其中涉及要处理好一系列关系,包括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与坚持党性原则、讴歌人民英雄业绩、正确舆论导向、实行舆论监督和开展批评报道的关系,以及讲求宣传艺术、注意工作特点、坚持新闻改革、提高队伍素质、严格宣传纪律和加强党的领导,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关系等。可以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论述全面,体系完整。整个讲话形成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这一党的新闻工作基本方针的系统观点,成为新闻工作的重要指针。这一重要思想观点历经30年,一直作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方针延续不变。习近平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④。由此看,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为核心内容的“11·25”讲话,是李瑞环新闻观的精髓所在,也是其新闻观形成的奠基之作。

习近平的“五月讲话”在江泽民和李瑞环之前,时间上要早半年,是在那场政治风波愈演愈烈的关键时刻发表的。当时36岁的习近平还只是地委书记,但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强烈的大局意识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亲自主持召开地区新闻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指导宁德地区地县干部和新闻媒体的同志分析形势,辨明是非,明确方向,把握新闻工作基点,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可谓站位高、视野宽、看得远、想得深。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新闻事业的重视、对新闻工作的关心、对新闻工作者的关爱、对新闻学的认知和感悟是超乎一般人的。

习近平的讲话涉及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方针原则、策略方法,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党的新闻工作必须认识并处理好的基础性和原理性问题。特别是他关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面宣传与实行舆论监督相统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党性与坚持真实性和遵循新闻规律相统一等观点,成为他最初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观点,也成为党的十八大他担任总书记后所形成的新时代新闻舆论观的源头和奠基之作。

习近平的“五月讲话”先于江泽民和李瑞环讲话半年时间,因而更显示出他对党的新闻工作基本要求和对党的新闻思想基本观点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地委书记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习近平“五月讲话”阐述的观点,与后来江泽民“11·28”讲话和李瑞环“11·25”讲话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思想精髓,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二)时代名篇,历史镜鉴

今天我们重温这三篇讲话,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把握其理论要点,特别是联系三位领导人后来的一系列相关讲话及其重要观点,我们会发现,这三篇文章不仅是认识和解决当年那场政治风波中出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时代名篇,而且可以成为今天我们用来认识当前形势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历史镜鉴。

三篇讲话的核心内容都围绕着如何认识和把握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使命、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这一系列基本问题,三篇讲话对这些问题都作了精辟论述,形成了我们党在认识这些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后来江泽民、李瑞环和习近平都继续深化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例如江泽民1996年9月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提出了“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重要观点,并强调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⑤,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使命任务。

特别是习近平在十八大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中,始终围绕这些问题,反复强调要认清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复杂而又严峻的形势,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党的新闻工作。例如2013年8月19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19”讲话)中,以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作为基本判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告诫要牢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强调“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⑥。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可以设想,如果30年前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没有及时平息,如果我们在那场政治风波后没有及时总结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问题上的深刻教训,我们就不可能有后来30年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导致像东欧和苏联那样丧失政权,成为颜色革命“牺牲品”的后果。

正因为此,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并用“五个事关”,即“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来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四个牢牢坚持”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原则,即“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⑦。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现实国情的思考。因为历史经验证明,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阵地如果不是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就会给事业带来隐患,造成危害,而现实国情也说明,党和政府如果失去对新闻舆论的控制权,便无法正确引导舆论,无法让主流舆论占据主导地位,这将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

今天重温这三篇重要讲话,可以帮助我们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走向更大繁荣发展。

注释:

①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求是》,1990年第5期。以下凡是引自该讲话的内容不再作注

②李瑞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求是》,1990年第5期。以下凡是引自该讲话的内容不再作注

③许一鸣:《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谈新闻工作》,《中国记者》,1989年第7期。以下引自此文的内容不再作注

④见2016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

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201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⑦《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2016年2月20日《人民日报》,第1版

(作者为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本刊学术顾问)

【文章摘自《青年记者》12月上】 

(责编:燕帅、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 未来这些措施让网络空间更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