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手機廠商突圍薄利困局 不甘"辛苦錢"進軍高端--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國內手機廠商突圍薄利困局 不甘"辛苦錢"進軍高端

劉蘭蘭

2012年11月08日07:4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要麼是蘋果,要麼是三星。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以來,市場從未如此兩極分化。

  數據顯示,在今年第三季度,蘋果和三星瓜分了智能手機市場106%的利潤,超過100%的原因在於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競爭對手出現了虧損。

  中興、華為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異軍突起,在這一數據面前失色。

  面對市場這狹窄的利潤空間,國產手機廠商會如何突圍?

  “掙的都是辛苦錢”

  國內廠商進入到手機產業以來,一直依靠勞動力的廉價優勢競爭。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加工貿易,掙的都是辛苦錢。

  你相信蘋果和三星拿走了智能機市場99%的利潤嗎?調研公司Asymco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蘋果和三星佔據了全球手機行業99%的利潤,其中蘋果佔去了73%的利潤。

  發布類似數據的不只是Asymco。市場研究公司Canaccord Genuity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蘋果和三星包攬了99%的利潤,第二季度兩家利潤佔比達到了108%,第三季度則達到了106%。利潤如此高的原因是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競爭對手出現了虧損。

  這些“觸目驚心”數字在刺激著國內手機廠商的神經。

  “我相信99%這個數字。”在中興通訊工作的張全說,“國內手機廠商掙的都是辛苦錢,類似於中關村賣電腦的,每台機子賺兩三百塊錢的搬運費。國產手機還是賺錢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可能沒99%那麼夸張。但蘋果和三星佔據了絕大部分利潤是不爭的事實。”艾瑞分析師王影表示。

  資料顯示,蘋果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40%以上。在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底,蘋果在美國銷售的iPhone毛利率為49%至58%。

  據了解,國內手機廠商的毛利率在15%左右。

  為何利潤都被蘋果和三星拿走了,而銷量不低的國內廠商沒有拿到那麼多利潤呢?

  “這是我們在產業鏈中的位置所決定的。”陳念表示,“從國內廠商進入到手機產業以來,一直是依靠勞動力的廉價優勢在競爭,一直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一部手機裡,僅各種專利授權相關費用就佔去一大塊。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加工貿易。”

  陳念曾在國內某手機連鎖賣場任副總經理,他現在從事的工作與手機制造業供應鏈有關。他告訴記者,為了能在低端市場上提升銷量和擴大市場佔有率,國內廠商普遍的競爭策略是價格戰。“銷量上去了,每部手機分攤的成本就降低了,就有了降價的空間。”陳先生認為,由於自身條件所限,國內廠商大多採用這種競爭策略,而這種競爭策略本身就壓縮了廠商的利潤空間。“價格戰打太凶,品牌也上不去了。”

  渠道和定位受限

  運營商集採佔據了中興、華為、酷派所有渠道銷售的90%以上,但運營商不斷壓低價格也使得廠商在產品定價方面受限。

  一直以來,國內手機廠商都走著低價競爭道路。

  受制於渠道、品牌等各方面因素,國內廠商所謂的高端機在配置上趕上了潮流,但在價格上並未與國際“接軌”。

  例如華為此前推出的一款四核大屏機,售價很“親民”,隻有1888元。中興也一樣,10月29日發布的一款四核大屏機隻有999元。

  目前,國內手機廠商按照渠道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依靠運營商渠道,例如中興、華為、酷派等﹔一部分是依靠自己的渠道,例如聯想、金立、OPPO,還有一部分是以小米為代表的線上銷售廠商。

  運營商渠道的集採佔據了中興、華為、酷派所有渠道銷售的90%以上。“一方面運營商渠道能保証一個很大的量,另一方面這個渠道成本很節省。免去了很多環節。”艾瑞分析師王影稱。

  不過,運營商不斷壓低價格也使得中興、華為、酷派等在產品定價方面受限。張全稱,對於運營商來說,蘋果和三星的產品是屬於高價位的,然后是HTC、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再然后是中興、華為等。“如果國產手機產品價格高就無法在運營商集採中中標,手機就白研發了。”

  目前,中興、華為都在開拓運營商之外的渠道,除了加大和賣場連鎖、電子渠道商的合作,華為還建立了自己的商城,以此來增加定價的話語權。

  對於聯想、金立、OPPO這樣的廠商來說,他們更多地依賴自己的渠道,將產品交給經銷商,由經銷商去往下鋪貨。“這樣存在物流風險。廠商需要自己去墊錢將產品交給經銷商,經銷商賣不好就會將產品返給廠家。運營商則不一樣,集採后產品就入庫了。”張全稱。

  王影則認為,品牌影響力也決定了國內手機廠商難走高價競爭策略。“中興、華為這兩個廠商之前一直都很低調,不直接面向消費者。所以品牌影響力弱一些。而用戶購買產品不僅僅考慮硬件配置這些,也會看品牌影響力。”

  張全曾做過一個調查。調查顯示,國產手機主要的消費群體是月入3000-5000的人群,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國產手機賣得非常好。而iPhone面對的主要是一線城市的有錢人或者年輕時尚人群。

  向高端市場進軍

  在擴規模、降成本、降價格的模式下,國內廠商擁有的利潤空間較為狹窄,因此國內廠商紛紛開始向高端手機市場“運動”。

  憑借著親民的價格,國內手機廠商在規模上已經有所斬獲。

  以中興和華為為代表。IDC報告顯示,中興已經是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和全球第四大智能機廠商。華為也在前十之列。

  “國產手機廠商追求規模是有原因的。由於無法走高價競爭策略,隻能靠規模來降低成本。當手機銷售規模上去后,成本就被攤開。產品價格就能夠降下來。”張全稱。

  他舉了一個例子。小米1代售價起初為1999元,外界猜測其成本為1800到1900,除去成本,一台手機隻掙幾十塊錢。但是當手機銷量上去后,每部手機的成本就迅速下跌。假如為一個手機開模需要500萬元,如果銷售500萬台,則分攤到每個手機上的開模成本隻有1塊錢。類似的,屏幕、內存、CPU、按鍵等都是採購規模越大越便宜。

  “小米2代發布后,小米1代就迅速降價。因為規模已經上去了,分攤到每個手機的成本降低了,就有降價的空間。蘋果、三星的產品全球銷量很大,卻很少降價,可見最后的利潤有多高。”張全稱。

  事實上,國產智能手機降價速度之快也是功能機時代所沒有的。在京東上,隨便一搜都能找到很多500元以下的智能機,而這些智能機很多都是去年才推出來的。以中興去年六月在國內推出的聯通版v880為例,這款千元智能機,單日銷量曾超過1萬台,創下銷量神話。現在,在京東商城上,它的售價僅有299元。

  這種模式下,利潤空間較為狹窄,因此國內廠商並不滿足於靠規模降成本進而求利潤的模式。

  此前,中興、華為、聯想等都已推出了自己的高端智能機,希望能在高端市場上分一杯羹,中興甚至為此成立了新的品牌nubia來運營高端機。

  “蘋果和三星兩家公司佔據了高端市場的利潤,這不合理。”nubia產品經理倪飛表示,“我們和三星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不同階段,三星份額有30%,搶到10%不難。”

  倪飛稱,nubia的首款產品將不會再打價格戰。

  此前,聯想集團、運營商業務總經理馮幸也表示,聯想將重返中高端手機市場,推出系列中高端產品,爭取更高的產品利潤率。

  (文中陳念、張全為化名)

  ■ 趨勢

  蘋果、三星利潤開始下滑

  99%對1%的“夸張”局面是否會繼續?

  蘋果和三星的財報顯示,2012財年以來,蘋果每個季度的淨利潤都在下滑。而每當一款產品銷量不及預期時,無論是分析師還是蘋果公司,給出的理由總是新的產品將上市,消費者因觀望而推遲購買。

  此前蘋果預計,公司本財季(2013財年第一財季)的毛利率將降至36%左右,創出4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

  “蘋果利潤下滑是正常現象。一方面競爭更加激烈。另一方面,蘋果的產品難有亮點,無法像之前那樣引領潮流。所以它也在布局全線產品線,產品更新速度加快。”艾瑞分析師王影稱。

  相比蘋果,三星的態勢要好得多。最近的四個季度,其淨利潤等數據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但這種高速增長在本季度將難以維續。三星高管近日表示,由於聖誕銷售季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該公司第四季度的利潤可能低於第三季度。

  王影認為,三星的成功之處還在於自己生產顯示屏、處理器等配件,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更大。“國內廠商如華為也在做自己的海思處理器,力爭在上下游產業鏈上提升地位。廠商間的差距在縮小,蘋果、三星兩家獨大的局面有可能改變,但這需要一個過程。而且,蘋果的毛利率就算下降也遠高於國產手機。”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