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大鬧天宮》熱映 國產大片如何講好神話故事?

彭訓文

2014年02月19日08: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要說馬年春節內地電影市場什麼電影最火,那肯定非《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莫屬了。據媒體報道,《大鬧天宮》上周收入4.5億元,上映10天累計票房7.67億元。其票房號召力讓人對其超越《西游·降魔篇》和《泰囧》創下的票房神話充滿期待。和內地電影市場的日趨火爆相伴,對《大鬧天宮》質量的爭議也在發酵,推崇者高唱“華語電影的工業典范”贊歌,毀之者則吐槽其“特效坑,劇情渣”。

  對一部電影何以會出現截然相反的兩種聲音?一方面,說明業內對電影質量的評價日趨理性和成熟﹔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家對國產大片如何講好像《西游記》這樣的經典神話故事,推動中國神話的國際化表達方面還存在爭議。

  有爭議是好事,說明《大鬧天宮》呈現的現象引發了人們對中國電影發展方向的思考﹔然而這種爭議並不應該止於“我跟你講故事,你跟我談視聽感受”這樣的“關公戰秦瓊”。電影經典是建立在社會文化價值、創新藝術價值和市場商業價值三者統一基礎上的。《大鬧天宮》無論是在借鑒西方電影特技、特效,還是在借助《魔戒》式神魔結構改造中國經典神話故事方面,都可以作為近期國產影片的一個榜樣。但較之於其主創所定的“合家歡”基調,《大鬧天宮》遺憾地並未對“大鬧天宮”這個悲劇意味濃郁的故事裡的傳統文化價值表達和藝術感染力有足夠著墨,這也決定了《大鬧天宮》至多是一種“現象”而不能成為經典。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對觀眾的悲劇承受力過於悲觀,《勇敢的心》、《霸王別姬》等電影的成功說明,國內觀眾照樣可以通過悲劇英雄的哀歌獲得“恐懼與憐憫”,達到“內心的疏泄”。像“大鬧天宮”這樣的經典神話故事也應該是可以講好的,關鍵是怎麼講以及願不願意講。

  說到底,電影藝術就是一種充滿想象力的視聽感受與對故事的精巧敘事相統一的綜合性藝術形式。《大鬧天宮》使用了大量特效鏡頭,營造了頗為震撼的3D效果。影片裡中國傳統美術風格的花果山、精致華美的天宮等場景設計,和西方魔幻大片油畫系的厚重感有明顯區別,雖然在如火焰山等細節雕琢上仍有揮之不去的“山寨味”、“網游味”,但總體來講,其美術風格的設定,確實創造了一個屬於東方神話大片自己的想象空間和審美體驗。孫悟空“七十二變”、“煉就火眼金睛”、“吹毛成兵”……影片充滿了重現國人童話記憶深處每一幅關於《西游記》的原初想象的野心,在這一點上,《大鬧天宮》無疑是成功了。

  而在故事情節方面,《大鬧天宮》顯然也有自己的考量,那就是試圖用“神魔對峙”的國際化思路對傳統東方神話故事進行改造或者包裝。從其海外票房反映來看,這種“洋瓶裝國酒”的做法確實讓海外觀眾看得省心。只是,對於想要在全球電影市場站穩腳跟的國產電影來說,老是借“洋瓶”卻絕非長久之計。

  神話是一種文化與民族意識的積澱,東西方藝術(包括電影)對此在藝術表達截然不同。好萊塢大片裡以希臘神話中“泰坦神族對決奧林匹斯諸神”頗為常見﹔而中國神話傳說並沒有一個完整的譜系,人魔神之間也沒有這樣涇渭分明的對立。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是一種對古老東方傳說如玉帝天宮、神魔先道等神話的文學想象和文學創造,世代積累形成了東方人特有的世界觀。因此,其敘事方式簡約凝練,故事情節充滿深沉的悲劇意識和反抗精神。中國神話電影所傳遞的是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宇宙觀和民族精神,這是好萊塢式敘事所無法代替的,也是中國電影走向國際市場、講述中國神話故事時必須要邁過的坎。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