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強調,新形勢下辦好解放軍報,必須堅持創新為要。要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勇於創新、勇於變革,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努力實現軍事媒體創新發展。要研究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推動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人才隊伍共享融通。這是繼2014年媒體融合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以來,總書記對媒體融合發展提出的又一指導性意見。主流媒體通過融合發展,佔領輿論制高點,在媒體新格局中掌握主動權。
內容創新:提供高質量內容,正確輿論引導
媒體轉型,需要發揮內容優勢,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內容。新傳播技術帶來了龐大的信息,受眾不再需要手捧多份報紙,隻需登入網絡便可以輕鬆獲得海量信息。但伴隨著信息數量的大幅增長,信息垃圾也隨之滋生。所以相比信息的數量,信息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在浩瀚信息海洋中,真實、准確、具有新聞價值的消息才能脫穎而出,受到受眾信賴。而新聞專業採編能力正是傳統媒體的記者和編輯所具備的優勢。
傳統媒體在轉型中切記保持內容優勢。相比社交媒體等新媒體的情緒化,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要做到中立、客觀、公正、准確、真實。力爭通過優質原創內容吸引流量。新媒體具備及時、快速等特征,但因此也會帶來謠言等問題。傳統媒體此時要依靠自身公信力和影響力,正確引導輿論。
機制體制創新:進行組織機構革新,構建現代傳播體系
一直以來,新聞資源和傳播渠道上的優待,讓傳統媒體主導信息傳播、獨佔新聞傳播權,具有專屬傳播平台和渠道。因為對信息的“壟斷”,一些傳統媒體缺乏憂患意識,無視新媒體的地位與作用,或者無視與新媒體融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縱觀一些已有的融合工作,也是停留在表象的措施。要知道,深度的媒體融合絕不是開通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的增量改革,而是涉及傳播理念、報道手法、運營機制乃至新聞體制的存量改革。現有傳統媒體的生產機制、傳播機制、考核機制等大多體現的是傳統媒體時代的媒體運營理念,而這些固有機制的存在卻阻礙了傳統媒體進行融合發展的步伐。
因此,媒體融合發展要求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完善傳統媒體集團實行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媒體集團股份制改造,使傳統媒體適應市場化和國際化發展趨勢。建立媒體內部創新機制,通過孵化項目等培養媒體人的創新意識。在媒體集團的組織機構組成上,設立扁平化的大工作平台,打通不同平台、部門,共享信息資源,實現媒體部門間的重組與融合。
理念創新:以用戶為中心,增強服務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新的傳播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模式。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便意味著要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用戶的需求。獲取用戶需求需要對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根據用戶行為、市場數據、消費習慣等,進行數據庫分析。新技術的發展使得原先基於受眾調查、收視率、發行量等途徑了解受眾的方式得以改變。新技術通過用戶登錄時間、在線時長、跳轉記錄、搜索內容等指標完成關於人群、興趣、行為習慣的分析,構建用戶畫像。從而針對用戶的使用習慣,有效地進行媒體研發。與傳統媒體以提供大眾化信息為主不同,網絡對媒體的要求是,提供滿足用戶個人需求的具有個性化的信息與服務。網絡使媒體在提供信息告知功能之外,更要滿足和引領用戶需求。
對於媒體從業者而言,實現理念轉變與創新,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新媒體不只是傳統媒體的附屬新聞發布平台,新媒體平台需要新媒體專員根據網絡的自由、快速、分享、互動等特性進行專業化運營。同時,媒體具有社會責任,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要進行甄別與把關,提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與服務。
(黃楚新,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藍皮書副主編﹔王丹,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學與傳播學系碩士研究生)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