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人民網”微信公眾號開通運營,如今已擁有近300萬用戶。幾年來,“人民網”堅持做老百姓想看、愛看、看得懂的內容,關注國內外大事小情的同時,關注民生所需。一方面為老百姓提供各種生活實用信息,另一方面用“接地氣”的方式解讀政策,讓人們看得懂、聽得進。
讓內容貼近民生
“這個選題你感興趣嗎”“這個話題你聽得懂不”每次制作新內容時,“人民網”微信公號的小編們,往往先將選題說給家人、好友們聽聽,保証推送的文章內容貼近百姓、貼近生活。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老百姓關心的內容,也是“人民網”微信公號關注的。講真話、講實話、講有用的話,不說空話、套話、假話,做能引起共鳴的內容,是“人民網”始終堅持的方向。
有網友說,“每年每月出台這麼多的新政策新規定,和我有什麼關系?”“人民網”就用圖解、漫畫、小視頻、動圖等多種方式,將政策法規梳理得生動有趣。有網友問,“大閱兵時展示的武器裝備太專業,不知道有多厲害?”“人民網”就用“視頻+圖片+介紹”的方式推出《今天閱兵的這些裝備到底有多厲害?59種裝備全揭秘》,帶著網民看門道,閱讀量瞬間達“10萬+”。
了解老百姓新春微信拜年的需求后,“人民網”微信公號立刻推出“手寫一個字送祝福”“我們這一年”等走心的H5策劃,參與人數過億。網友評價說,“群發的短信沒誠意,手寫的祝福最貼心”。
不僅在內容方面充分考慮百姓需求,在細節形式上也充分考慮用戶體驗。有網友反映,微信號默認的字號比較小,盯著手機看久了,閱讀很吃力,小編在制作每天內容時,就貼心地將默認的16號字調成18號。還有網友反映,微信圖片在不同型號的手機中顯示效果不同,小編就准備了幾款不同屏幕大小的手機,逐一調試,力爭讓每位網民的手機閱讀效果達到最佳。
讓真相跑贏謠言
新媒體時代總有些網絡新聞讓人真假難辨,甚至真真假假不停反轉,混淆視聽。10月上旬,“23省44城自來水中檢出致癌物”這樣一條聳人聽聞的消息被大量轉發,刷爆微信朋友圈。“人民網”微信公號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在10月18日推出《23省自來水中檢出致癌物?真相是這樣的》一文,澄清真相,閱讀量短時間內超10萬,網友紛紛點贊這一做法,在后台留言“希望媒體能多實事求是地報道,而不是隻求吸睛,毫無底線,更不能嘩眾取寵、制造恐慌”。
類似的案例還有不少。網上曾一度出現大量抹黑黃繼光、邱少雲等人民英雄的文章,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人民網”微信公號及時發聲,推出《邱少雲為何在烈火中一動不動?》《又有人懷疑黃繼光?不知敬重愛惜英雄的民族不可救藥》等系列爆款文章予以駁斥,還歷史以本來面目,用真相為英雄正名。
“人民網”是最早與微信運營商合作進行辟謠的微信公眾號之一。每當微信朋友圈出現各類謠言、失實新聞,“人民網”的小編就會“挺身而出”。“科學流言榜”“朋友圈謠言TOP10”已是“人民網”微信公號固定欄目,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
現在,越來越多的微信公眾號加入辟謠隊伍,共同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
讓美文滋養心靈
每晚9點左右,“人民網”微信公號的夜讀文章准時報到,不少網友給微信后台留言,“每晚等著看‘夜讀’已經成了一種生活習慣,文章都很‘走心’”。
“人民網”的“夜讀”欄目不只是發勵志“雞湯”這麼簡單。把“夜讀”打造成新媒體的“副刊”,是“人民網”一直努力的方向。
“哪位大咖手上有新出爐的走心美文?”小編丟出一條征稿信息,“夜讀”交流群立馬熱鬧起來。這個群裡有登上暢銷書排行榜的作家,有很多“80后”“90后”的業余寫手,大家群策群力,靈感碰撞,各抒己見,總能挑選出優質的“夜讀”文章。
選定文章后,小編們耐心地和每位作者交流標題,乃至每一句話該如何修改,充分尊重作者。有一次,人民網小編想在當晚刊發一篇已被很多公眾號轉載過的美文,但大家都不知道這篇文章的原作者究竟是誰,想盡辦法終於聯系上了原作者。作者感動地說,“這麼多的公眾號都刊發過這篇文章,但真正聯系原作者爭取授權並耐心和作者交流標題、內容修改的,人民網微信是第一個。”此后這位作者給人民網微信推薦了大量優質的原創文章。
“‘人民網’是一個有溫度的微信公號,在這能品味到生活的原味,找到前行的動力。”這是一位網友對“人民網”微信公號的評價,也是公號持之以恆的堅守。(凌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