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兒童網絡安全研究報告 五成孩子不加父母微信

2016年09月26日07:41  來源:廣州日報
 

  你是孩子在數字世界的好友嗎?近日,國內首份兒童網絡安全研究報告出爐。這也是國內首次專門針對兒童網絡安全問題進行的最大范圍的專題調研。研究發現,新媒介在兒童中的滲透率遠超大人想象,其中也隱藏著不少網絡風險。

  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廣東省網絡安全宣傳周上,國內首份兒童網絡安全研究報告出爐。報告由廣州市少年宮牽頭,聯合全國18個主要城市青少年宮,對20000多名3∼14歲兒童及其家長進行了調研和分析。

  網絡隱私 兒童缺意識

  該報告指出,如今兒童數字化成長出現明顯的低齡化傾向,早在幼兒園時期(3∼6歲),手機接觸率為91.8%,平板電腦的接觸率為83.4%,電腦的接觸率為80.6%。

  到了小學中年級(9∼10歲)時,兒童的媒介使用行為迅速拓展,初步發展到和成人使用行為相差不多的“小用戶”。初中(13∼14歲)時期還進一步成為新媒介傳播者、創造者,數字化技能的很多方面都超過了父母。

  兒童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存在隱憂:“如果在網上要你填真實資料,你會怎麼辦?”隻有32.5%的孩子會先詢問父母意見,而直接填的比例從小學低年級的2.9%上升到初中的10.5%。

  網絡安全 家長缺責任

  調研報告指出,家長的失誤是導致風險加大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沒有成為孩子的數字好友,有44.7%的家長沒有在QQ上,55.8%的家長沒有在微信上,62.9%的家長沒有在微博上和孩子加為好友。

  第二個是沒有實施有效的安全措施,61.7%的家長沒有為孩子篩選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序,67.7%的家長給孩子平板電腦時沒有約定玩的時間和內容。

  第三沒有成為孩子數字媒介行為習慣的好榜樣:在孩子們的印象中,爸媽在家最喜歡玩手機。最后,家長在孩子面前越來越早沒有了影響力,當被問及“學習上遇到問題的求助對象是誰?”孩子們表示,當在小學中年級時,首選的是媽媽(34.1%)或爸爸(17.5%),但到了初中,他們更傾向於找同學(25.4%)或上網自己找答案(21.4%)。

  “五步法”保護網絡安全

  1.把握一個原則:趨利避害,要善用新媒介,避免不良影響,讓孩子安全、健康、文明地使用新媒介。

  2.區分把握好兩個階段:8歲前與孩子建立規則,培養媒介使用習慣﹔8歲后溝通取代權威,培養自主選擇和判斷能力。

  3. 關注三大問題:關注孩子可能在網絡世界中遭遇的安全問題﹔關注孩子無節制使用電子設備的成癮問題,關注媒介與親子關系的問題。

  4. 培養四個能力:自控力、專注力、交往力和判斷力。

  5. 善用新媒介的五種功能,使之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生活的好助手、益智的好玩具、溝通的新渠道、表達自我和參與社會的好方式。(記者楊洋)

(責編:燕帥、宋心蕊)

推薦閱讀

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

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