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繼微信后提現收費 消費者難改移動支付依賴

2016年09月13日07:11  來源:北京日報
 

  繼微信提現收費半年之后,支付寶提現也要收費了。昨日,支付寶宣布從10月12日起將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個人用戶每人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這不是強逼著用戶買買買嗎!”盡管網上一片抱怨,但提現收費已經難以改變人們對於移動支付的依賴。當初奔著“跨行轉賬免費”而嘗鮮的消費者發現,不經意間,他們已經養成了小額支付不用錢包,吃飯、打車、逛超市,甚至街邊買個煎餅都用支付寶、微信的“無現金”習慣。

  支付寶免費提現額度2萬元

  據了解,支付寶的提現收費主要涉及“提現到本人銀行卡”和“轉賬到他人銀行卡”兩個功能。按照調整后的規則,支付寶也對超出免費額度的部分按提現金額的0.1%收取服務費,單筆服務費不到0.1元的則按照0.1元收取。不同的是,支付寶個人用戶可以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這個額度是微信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的20倍。

  除了這兩種提現、轉賬場景下收費,使用支付寶進行消費、理財、購買保險、手機充值、水電煤繳費、挂號、繳納交通罰款、使用手機支付寶轉賬到支付寶賬戶、信用卡還款等服務不受任何影響。

  每個月發工資后,市民曹女士都會定期把工資卡裡的一大半轉進余額寶裡。“要是余額寶提現也收費,那可就糟啦!”聽聞支付寶提現收費的消息后,曹女士有些擔心。對此,支付寶公告表示,余額寶中的資金轉出時,無論轉出到本人銀行卡還是轉出到支付寶余額都將繼續免費。不過,2016年10月12日起,用戶從支付寶余額中最新轉入余額寶的資金,轉出時隻能轉回到支付寶余額,不能直接轉出到銀行卡,遵循“原路徑進出”的原則。“用戶從銀行卡裡轉錢到余額寶,之后提現到任何一張本人的銀行卡,都不會收費。”支付寶負責人介紹。

  收費因經營成本上升較快

  對於提現收費的原因,支付寶昨日在公告中解釋為“綜合經營成本上升較快”,調整提現規則是為了減輕部分成本壓力。

  此前,微信宣布提現收費時也表示“並不是追求營收之舉,而是用於支付銀行手續費”。今年3月份全國“兩會”期間,馬化騰曾透露,銀行的錢離開銀行體系進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賬戶,其實都是要收費的,轉賬的手續費大約在千分之一左右,這是第三方支付一項很大的成本。馬化騰表示,消費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消費,商家會給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手續費,但如果是個人之間轉賬,“經過第三方賬戶,一進一出就又回去了,停留的時間連一天都不到。”顯然,隨著移動支付的逐漸普及,騰訊、阿裡兩大巨頭都不願意再為消費者付出高昂成本。

  “互聯網的免費服務實際上是有人在替用戶買單,過去,包括支付寶、微信在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直在為用戶承擔相應的成本。”易觀金融行業研究中心研究總監馬韜分析,平台免費服務在初期能夠為平台培育客戶,但在客戶及交易體量大到一定程度后,巨大交易成本實際上就推高了平台運營成本。根據以往的調研顯示,用戶使用支付寶更多是用於各種消費、理財、繳費、還信用卡、手機充值等。相對而言,用到提現的機會不多,因此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費,對大多數用戶的實際影響不大。

  不懼大額轉賬“回流”

  相比半年前微信提現收費時的強烈反應,此次支付寶提現收費的消息似乎只是在網民中激起了小小的漣漪。“我錢包裡幾乎沒有現金,出門就帶手機和鑰匙,所以支付寶裡余額基本都花掉了,很少提現。”白領劉女士說。

  多年前,不少人與支付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大多源於其獨有的“跨行轉賬免費”功能。當時,大多數銀行跨行轉賬都需要收取手續費。如今,很多銀行都開始推出網銀轉賬免費的新政,但支付寶並不忌諱大額轉賬這一部分用戶向銀行網銀“回流” 。“大額轉賬到別人的銀行卡,建議大家使用手機銀行。”支付寶相關負責人昨天向用戶提出建議。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用戶為優質內容和服務付費意願的提升,部分互聯網企業已不再將“免費”作為吸引用戶的唯一手段,這也是中國互聯網走向成熟的標志。

  消費支招

  如何不受支付寶提現收費影響?

  1.在10月12日前,將支付寶中的余額轉至余額寶,或者提前提現。

  2.直接用支付寶余額裡的錢進行線上、線下支付,而不是提現后再支付。用支付寶余額還信用卡也不收取服務費。

  3.余額寶轉出到支付寶余額或者本人名下任意銀行卡繼續免費。你可以使用自己A卡的錢買余額寶,再從余額寶轉至自己的B卡上,就能實現免費轉賬。

  4.如果你是支付寶簽約賣家、淘寶賣家,不受此次提現收費規則影響。

  5.大額轉賬改用銀行手機網銀,目前,工行、農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浦發等手機銀行都實行跨行轉賬免費。

  6.兩萬元免費提現額度用完后,可以在支付寶中使用螞蟻積分兌換免費額度,1個積分=1元免費額度,積分可在支付寶“我的會員中心”查看。

  新聞鏈接

  傳統銀行迎攬客良機?

  隨著支付寶、微信兩大巨頭紛紛終結提現的免費午餐,業內認為,這無疑為傳統銀行業提供了一次招攬客戶的好時機。面對第三方支付的沖擊,傳統銀行開始謀求轉型,抱團取暖。繼今年3月,工、農、中、建、交五家銀行宣布手機銀行轉賬,匯款業務免費后,今年7月,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聯合發起“商業銀行網絡金融聯盟”,宣布這12家銀行之間手機銀行、個人網銀等電子渠道跨行轉賬免費。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蘇寧金融薛洪言看來,由於本次支付寶的提現收費僅針對部分功能,且用戶可替代性產品較多,就轉賬而言,主流的手機銀行和大多數第三方支付平台依舊採取轉賬免費策略,用戶涉及到銀行卡的轉賬將加速分流至免費的渠道。“就余額提現而言,原則上可通過余額寶提現的方式進行規避,短期內,不排除會出現用戶集中提現至銀行卡的情況,但中長期看,影響相對有限。就像微信提現收費一樣,對普通人在微信上的支付交易習慣幾乎沒有太大影響。” 薛洪言認為。

  據央行日前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情況顯示,在電子支付領域,移動支付業務繼續實現強勁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移動支付業務61.37億筆,金額29.3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8.46%和10.20%。同時,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377.07億筆,金額23.3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2.51%和111.12%。 (范曉)

(責編:燕帥、宋心蕊)

推薦閱讀

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

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