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增強微博涉軍輿論引導的針對性

賀紀樂

2016年08月08日10:06  
 

摘要:微博信息海量化、傳播高速化、環境虛擬化的傳播特性,使其逐漸成為社會輿論的主要“集散地”,涉軍突發事件輿論因其多呈現出迅捷性、負面性、非理性特征,導致軍隊形象的塑造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本文從當前涉軍微博輿論態勢與微博輿論引導現狀出發,分析增強涉軍微博輿論引導針對性的現實需求和實現路徑。

關鍵詞:涉軍突發事件﹔微博﹔輿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6-2-0046-02

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1]10從習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的宏觀視野中可以看出新聞輿論引導工作對當前深化改革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這也是由當前新媒體的發展和由此引發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新變革而提出的新課題、新要求、新任務。涉軍輿論作為網絡輿論生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生、發展和引導直接關乎軍隊和國家形象塑造,以及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而微博作為涉軍輿論的重要發源地和傳播渠道,加強涉軍微博輿論引導就成為塑造人民軍隊形象,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鞏固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進而使黨的聲音成為網絡空間最強音的重要工作領域。

涉軍輿論的復雜形勢決定了輿論引導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展開有針對性的輿論引導,軍媒微博作為涉軍微博輿論引導工作中的主角,要增強涉軍輿論引導的針對性,首先必須通過總結分析當下涉軍輿論形勢,歸納輿論熱門議題,進而有針對性的設置、淡化或轉化議題,有的放矢,降低議題被熱炒的風險。當前涉軍突發事件中微博輿論的負面論調主要有三大具體指向:一是危言聳聽,煽動性強的謠言不止﹔二是質疑軍隊敢打必勝的聲音較多﹔三是溝通了解不足,軍民間缺乏互信。根據這些輿論指向,軍媒微博在進行輿論引導的時候要採取以我為主、主動出擊、各個擊破的方針策略,強化輿論引導的針對性效果。

一、強化權威發布,壓縮謠言傳播空間

在由突發事件引發的輿論中,輿論爆發初期往往會瞬間獲得極高的關注度,意見流於自發而無序、眾聲喧嘩的狀態。此時一直到有關部門發布相關信息之前最易滋生謠言,軍媒微博必須及時發聲,通過多種方法盡早壓縮謠言的傳播空間,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以權威信息沖散謠言和虛假信息。

權威信息之所以權威,首先取決於“信息源”。“信息源”是否可信,在輿論引導過程中至關重要,各級黨政機關、軍隊單位和社會管理部門等主體,由於擁有單個公眾所無法比擬的信息優勢,使得它們往往能夠成為社會中最權威、最值得公眾相信的“信源”。軍媒微博就擁有這樣的權威信源。但是,輿論引導者提供引導“信息”也有失靈的時候。這就對輿論引導的信息相關性程度提出了要求。即權威信息的發布至少要滿足兩點要求,第一,發布的信息本身必須與廣大公眾關注的問題相貼近,屬同一議題﹔第二,信息有內容,能夠消除公眾的不確定性。胡錦濤同志2008年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就明確提出:“加強信息服務中的思想教育,注重以事實、典型和數據來說話。” [2]1

權威信息作用的發揮與其及時發布有著重要聯系。如果發布不及時以至“貽誤戰機”,再權威的信息也變成明日黃花,無人關注。為此,國務院新聞辦曾提出了應對突發事件的“四講”輿論引導策略:“盡早講、持續講、准確講、反復講”。[3]“方大國打人事件”的教訓,就在於相關單位在媒體和公眾盼望真相時“失聲”,軍隊媒體也未能對網絡上的偏頗甚至虛假的言論進行有效反駁,導致輿論聲勢一邊倒,最終不得不以撤掉方大國職務的方式平息洶涌輿論。因此隻有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才能搶佔輿論制高點,以理性聲音佔據輿論局勢的主導權。

二、巧用典型宣傳,強調敢打必勝信念

針對質疑軍隊敢打必勝的聲音,軍媒微博要充分利用軍內典型宣傳的資源,巧借微博傳播技巧,突出我軍能打仗、打勝仗的威武之師的形象。但是,就軍媒過往的做法而言,的確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首先,宣傳的典型脫離群眾,脫離實際。雖然經過無數次強調,但軍媒微博上仍有略顯夸張渲染的神化典型。這種宣傳方式其實是典型的“固有模式”。例如:家中父母身染重病,妻兒生活溫飽問題沒有解決,自己長久臥病沒有看醫生,卻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演練中奮勇力先勇奪頭籌。即使這樣的典型真實存在,但並不符合當前群眾的認知和想象。他們對於這種典型人物評論最多的是軍隊缺乏人性關懷﹔其次是軍人個體對家庭太冷血。可見,這樣的宣傳方式不僅不能夠得到群眾和輿論的認可,反而會失去群眾的信任,使得典型宣傳最終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是宣傳模式過於老舊,缺少創新。典型宣傳的源頭往往是典型所在單位向新聞機構提供的新聞通稿,這些新聞通稿往往套用相同的行文套路,不少記者長期以來過分依賴於這些“新聞稿”而缺少去採訪典型的動力,難以形成生動鮮活、立體多面的材料宣傳方式,往往套用一個統一的模式,讓人感覺形式化、公式化,缺少感染力和吸引力,難以體現出軍隊生活的豐富多彩以及我軍官兵真實的工作和情感經歷。筆者通過對比,能夠看得出來軍媒微博在對典型的報道上與軍網、軍報採用的材料並無區別,有的只是做了簡單的概括並附上超鏈接,有的則直接照搬,這不僅浪費了微博平台強大的傳播功能,更讓關注的用戶感覺到缺乏誠意。

所謂巧用傳播技巧,主要是指典型報道宜採用植入式宣傳,力爭化鹽於水潤物細無聲,而非油浮於水那般帶有明顯宣傳痕跡。2015年湖南衛視熱播的《真正男子漢》為軍媒微博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湖南衛視選擇國防教育這一電視節目鮮少觸及的領域,策劃拍攝了大型國防教育節目《真正男子漢》,觀眾通過觀看六位明星在一線作戰部隊的生活以及訓練,領略到軍隊的生活環境、武器裝備、日常生活和訓練等,這不僅讓神秘的軍營展現給觀眾,更詮釋了當代軍人矢志打贏、忠於職守的犧牲奉獻精神。

三、推進信息公開,深化軍民互信關系

由於軍隊保密性和封閉性的特性,長期以來軍事新聞宣傳又形成固化呆板的話語體系,加之長期遠離戰爭的和平環境,使得社會公眾對軍隊職能認同和軍人身份認同有所下降,由此造成社會公眾對軍人、軍隊缺乏理性的認知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對軍隊職能的忽視和對軍人身份的輕視,在言論表達相對自由的微博平台中,將軍人軍隊形象強行貼上貪污腐敗、以權謀私、保障不力、軟弱妥協、高調炫耀等負能量的標簽,由此造成微博涉軍輿論非理性聲音佔據相當的比重。針對軍民互信不足、溝通不暢以致認知偏差,軍媒微博要做好軍內外溝通的橋梁,做好信息公開,講好軍隊故事,發好軍隊聲音,增進軍民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軍民互信不足表現在許多方面,從微博發布的內容來看,既有對軍隊工作內容的不了解、也有對軍隊作戰能力的不信任,而軍隊對地方的不信任則主要體現在信息披露過於保守,民間想要了解軍隊,往往得通過各種小道消息。這種不信任有時還來自地方官員:2015年6月29日,山東共青團官方微博發布的一條關於江蘇抗洪搶險戰士的微博,迅速引起網友的關注,網友紛紛對抗洪戰士點贊和致敬。然而,7月3日,微博認証為“陝西省漢中漢台團區委干部”的“@愛笑的眼鏡LT”發表評論:“沒事的時候,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們,國家有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得去,這是基本的契約精神。”該評論剛一發出,立即成為微博熱門話題,關注熱度迅速超過抗洪搶險事件本身。綜觀網民回復的內容,附和該干部言論對軍隊進行嘲諷挖苦的聲音不在少數,也有許多網民抱著看“軍政互掐”好戲的心情對該事件進行圍觀,簡而言之,該言論引發的輿論影響十分惡劣。雖然,涉事單位及時對該干部進行了處理,該干部也發布了道歉聲明,但道歉行為並未獲得關注,而對軍人職業身份和社會地位的爭議成為一個輿論熱門議題。

從中可見,部分社會公眾對軍隊職能、軍人職業身份缺乏認同,認為軍隊只是戰時有用而平時無用的集體。這就要求軍媒微博必須更好地利用微博平台,從歷史和現實,國內國際多重角度出發,充分闡釋軍隊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講述軍人為軍隊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的流血犧牲,奉獻的美好青春,拉近軍人軍隊與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向廣大網民闡明人民軍隊的職責使命,還原軍隊的真實形象。

社會思潮的多元碰撞,互聯網等新技術新媒介的日新月異,促使我們在今后長期的涉軍網絡輿論引導工程中以互聯網思維積極予以應對,立足涉軍輿情的監控預警,歸納總結涉軍輿論的熱門議題,掌握輿論傳播的重要節點和媒介平台,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打好主動仗,借助媒體融合的大趨勢,創新話語表達和傳播方式,增強權威話語的傳播力、影響力,不斷營造網絡正能量,傳播軍隊好聲音,改善網絡涉軍輿論生態環境,維護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形勢。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習近平總書記調研三家央媒,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強調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J].網絡傳播,2016(02).

[2]吳綺敏,孫承斌.唱響奮進凱歌弘揚民族精神——記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J].中國報業,2008(7).

[3]劉春波.輿論引導論[D].武漢:武漢大學,2013.

(作者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

來源:西部學刊

(責編:燕帥、宋心蕊)

推薦閱讀

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

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