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萌:主播不能隻當傳聲筒 播有人情味兒的新聞

2017年01月04日06:42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有人情味兒的新聞

很多人喜歡李梓萌都是從她那獨樹一幟的播音風格開始的。在播《國際時訊》時,她總是略微傾斜地坐在桌前,語言輕鬆活潑,好像身邊的一個朋友在向你講述今天發生的新鮮事兒。剛開始,觀眾對她的播音風格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價。有觀眾認為她親切自然,也有觀眾認為她動作和表情太夸張,“眉毛挑得太高”,“晃來晃去的,都快從屏幕裡跳出來了”等等。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這種風格開始逐漸被大家接受。李梓萌說,無論是過去的《國際時訊》還是現在的《早間新聞》,她一直尋找著一種個人的獨有的風格,做播音這行,不能隻當一個傳聲筒,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做進一步的加工,把它真正變成“我的新聞”,隻有這樣,從自己口中播出的新聞才能有一種人情味兒,更為觀眾所接受。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

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