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開,引發海內外關注及熱議,並在國際輿論場域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一方面,西方主流媒體大多對十九大的相關議程做出了較以往更為正面的解讀,如意大利國家廣播電台新聞網站RaiNews、德國《斯圖加特報》、英國廣播公司(BBC)都在一系列報道中對中國經濟在過去五年來的高質量增長以及中國在推動新型國際關系等領域取得的成績給予積極評價﹔另一方面,在各類社交媒體上,外國普通網友對十九大的關注熱度亦達到歷史新高,會議的相關議程在以Facebook和Twitter為代表的海外社交平台上均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總體而言,中共十九大的對外傳播效果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這除了得益於我國外宣理念和實踐體系的更新,以及新型傳播技術的輔助外,也反映了本次大會在對外傳播議程設置策略上的成功。在全球化話語和新媒體技術主導的國際輿論環境中,單純依賴傳統新聞發布的方式已很難實現有效的議程設置。本文認為,如何實現“主流媒體定調、社交平台布局、民間力量參與”,才是此類重大政治議題實現有效對外傳播的關鍵所在。
主流媒體:錨定事件性質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對於十九大這樣關乎中國國計民生和世界格局走向的重大政治事件,主流媒體仍然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輿論場。對於海外民眾來說,盡管有社交平台提供的種種便利,但最權威、最有解釋力的信息源始終是嚴肅的主流媒體的報道。因此,對於中國宣傳部門而言,如何影響外國主流媒體的報道內容及方式,就成為議程設置的一個重要維度。
1. 開放、透明的對外新聞發布
總體而言,十九大議程在對境外主流媒體的開放程度上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數據顯示,總共有3068名中外記者參與十九大採訪報道,其中境外記者為1818名,為歷次黨代會最高﹔大會期間共組織六場記者招待會和八場集體採訪,分別比十八大增加50%和100%﹔人民大會堂新設“黨代表通道”,遴選60位黨代表,分三批次接受中外記者採訪,也是首創。如此開放、透明、坦誠的姿態,給外國記者留下了十分正面的印象,進而也影響到外國媒體報道十九大的方式。
除此之外,經過多年的精心布局,我國的主流媒體也已顯示出強大的海外覆蓋能力,對於十九大相關信息的全球傳導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例如,在十九大開幕前的10月12日,以海外華人為重要目標讀者群的《人民日報》海外版發布了兩整版“喜迎十九大”的相關報道﹔其中題為“風景這邊獨好”的報道中,以“中國經濟前景光明”“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更高”“偉大復興步履堅實”等三個視角,借助具體的數據、可視化的圖文、國外友人的評價,向讀者展示了富足、安全、幸福、有活力的現代中國形象,在海外華人群體中產生良好反響。再如,自10月18日起,中國外文局中國網英文版以中、英、法、德、日等多種語言,在網站重要位置向世界傳達十九大的豐富內容,向世界觀眾呈現出中國積極、開放的國家形象,一些關鍵信息和數據被海外主流媒體引用。
2. 報道內容的專業性提升
從報道內容上看,我國主流媒體的報道策略更加重視理念和方法上的專業性,特別是充分考慮到西方國家民眾對我國政治制度,尤其是黨政領導人的選舉制度的陌生和不解,在對外傳播的話語中更多採用了“解釋模式”而非“宣教模式”,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反響。
具體而言,十九大主流媒體報道重視向國外讀者介紹黨代表的選舉流程及十九大的具體會議章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以實現信息公開、透明的效果,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消除西方民眾對於中國的政治邏輯存在的疑惑與不解。一些專業性媒體甚至以十九大報道為契機,通過豐富的傳播手段和地道的外語向外國民眾全面展現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理念與具體表現。例如,人民網英文版10月13日推出一篇題為《十九大:對中國和世界而言一樣重要》(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Why it matters to China, and to the world)的報道,著重向讀者介紹了十九大的會議設置與對世界的重要影響力,從經濟視角切入強調“中國的崛起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崛起,更是世界各國發展的機遇”這一道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海外讀者與十九大之間的距離感,從而增加了讀者對十九大的關注度。再如,財新國際在9月1日發布了報道《關於中國全國黨代會需要知道的五件事》(5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hina’s National Party Congress)一文向西方讀者詳細介紹了十九大的會議流程、十九大代表的構成信息、十九大代表的選舉方式、十九大代表的任期等內容。通過淺顯易懂的文字、可視化的圖表,讓不了解中國的讀者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踐行方式有所了解。這也體現出我國外宣媒體理念上的進步:重視結合受眾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符合讀者價值觀與認知水平的傳播方式,切實提高對外宣傳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以人物為切入口進行事件報道也是一種有效的議程設置手段。例如,作為全球范圍內最受關注的政治領導人之一,習近平總書記的國際知名度和個人魅力在十九大的對外傳播工作中作為一項重要議程被充分運用。人民網英文版報道《習向外界介紹中國共產黨新的中央領導集體》(Xi presents new CPC central leadership)中便援引了很多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較為生動地呈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睿智、謙遜的個人形象。此外,在十九大對外宣傳報道中,一些媒體也擅長挖掘基層人物的經歷和體驗,通過講“普通人”的故事,以小見大地折射我國在就業、住房、醫療等民生領域取得的成績,生動展現出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顯著提高和人民幸福感的不斷增強。
3. 報道手段的前沿性
主流媒體對十九大的對外傳播在形式上並未拘泥於各種傳統的報道手段,而是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展開了多角度、立體化、生動性的報道,以吸引注意力高度碎片化的外國讀者的興趣。以中央電視台的外語頻道為例,10月18日,中文國際頻道、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以及央視網、“央視新聞”等新媒體平台全程直播大會盛況﹔在十九大召開的一周內,中央電視台通過全球分部連線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以新聞播報、專家訪談等節目形式,豐富、及時地展現了世界人民對十九大的關注,並向觀眾傳遞了豐富的十九大信息﹔此外,中國國際電視台通過現場連線、專家訪談、記者觀察等多種形式,著重報道十九大開閉幕會、黨代表通道報道等會議熱點。在十九大系列報道中,央視的全球直播獲得了全球數百萬觀眾的收看,並被法新社、今日俄羅斯、CNN等媒體全程或部分轉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