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外交:中國對外傳播主體的多元化趨勢

2019年04月18日10:14  來源:對外傳播
 

第二,軟實力資源的豐富性與廣泛性決定了對外傳播主體的“全民性”多元。軟實力資源是對外交往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對其進行合理使用、有效轉化,關乎一國公共外交的實際效果。鼓勵全體國民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參與到公共外交與對外傳播實踐,通過各展所長實現資源的多樣化展示,是創造資源衍生價值,進而提升其向國家品牌、國家吸引力轉化率的可行途徑。因此,需要積累並培養豐富、能動的“中國民間智庫”,以全民參與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政治互信、經濟互助、文化互賞、價值認同等深層次勾連。

第三,真實、立體、全面呈現中國形象的要求決定了對外傳播主體的“個性化”多元。十九大報告指出,應“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是新時代公共外交與對外傳播的基本要求。如今,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傳播時代已經過去,人人皆是形象與風景。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於2017年10月21日《我是演說家》節目中探討中國印象緣何產生時,將中國比作13億頁的“中國讀本”,“凡是有機會與外國人交往的中國人都有可能為中國的國際聲譽做出貢獻,盡管他們中的很多人並沒有公共外交的概念和目的,但是他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外國人的‘中國讀本’的一頁”。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必然意味著“個性化”的展示需求,而多主體參與即是個性化、生動化、真實化國家形象的有力保障。以中國入境旅游發展為例,“全域旅游”代替“景點旅游”成為熱門推廣模式,民俗民風等個性化內容構成旅游體驗的精彩環節。

五、小結

概而論之,無論是“差異性”多元、“全民性”多元,抑或“個性化”多元,當今公共外交與對外傳播實踐的核心要求在於:人人參與。我們或許可以將這一趨勢稱之為“全民外交”時代的到來。當然,與前述形象生動、真情實感等傳播優勢相伴而生的,是全民形象的分散性與不可控性。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J. Cull)在《公共外交:以史為鑒的七條法則》中提到:“正如公共外交承受不起糟糕的政策一樣,它也經受不起糟糕的人民。假如國民行為與國家‘品牌’塑造目標背道而馳,那麼任何信息傳遞活動都是徒勞。……有時,公共外交的關鍵戰役不在於提升海外聲譽,而是要說服國內民眾不辜負已有的國家聲譽。”⑥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是將強未強的中國,面臨國際環境的復雜性也是空前的。因此,在歷經“全民外交”趨勢的過程中,應積極發揮政府、企業、媒體等傳統主體的示范作用,重視並利用特殊群體的傳播影響力,培養人人“講好自身故事”的公共外交意識。多元主體主動而非被動地參與到對外傳播的分工協作,每個主體管理好自己面對的“小環境”,就可以為中國面對的整體國際環境貢獻力量。

(鐘新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令倩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的大國傳播與公共外交思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號:15AXW005)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