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傳播40年回顧

2019年04月18日10:21  來源:對外傳播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對外傳播事業邁過40載春秋。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中國對外傳播事業巨變的40年,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調整恢復,20世紀80年代英文報紙、國家通訊社迅速崛起,20世紀90年代電視登上國際傳播舞台,世紀之交互聯網掀起浪潮,再到當下技術不斷升級促使媒體融合,我國媒體在應對復雜的國際傳播環境中始終勇於變革,為我國塑造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站在對外傳播40周年的節點上,本文從媒介變化角度回顧我國對外傳播40年的風雨歷程與輝煌成就。

一、我國對外傳播40年媒介變化歷程

(一)20世紀70年代:調整恢復,撥亂反正

20世紀70年代末,在解放思想、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大背景下,中國的對外傳播事業開始走上快速的發展道路。在以“調整”為核心的對外傳播政策指導下,我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對外傳播主要是撥亂反正,恢復文化大革命期間停滯不前的工作。“1979年3月21日,中宣部召開新聞、廣播、書刊對外宣傳報道工作匯報會。”①會上各單位匯報過去受極“左”路線破壞的情況,以及粉碎“四人幫”以來對外宣傳報道取得的初步成績,討論了今后的工作,明確了對外宣傳報道的對象、任務和一些基本原則。

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對外傳播主要以廣播、書刊傳播為主。1978年5月1日,中央廣播事業局下屬的對外廣播部改名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簡稱“國際台”),並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正式分離。同一天,北京電視台改名為中央電視台。至此,國際台、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中央三台”成為國家台,共同擔負起向國內外進行廣播電視宣傳的重要任務。②

同時,我國對外書刊宣傳也逐步走向正軌。國外書刊市場不斷開拓,增加了對外圖書宣傳品種,涌現了《北京周報》《中國建設》《人民畫報》等一系列外宣刊物。

(二)20世紀80年代:英文報紙、國家通訊社崛起

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外傳播事業主要目標是大力加強基礎建設,一些主要對外傳播機構相繼建成國內有影響力的重要媒體,這為中國拓展海外傳播陣地、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礎。

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逐步出現了英語報紙。誕生於1981年6月1日的《中國日報》是我國第一份全國性英文日報,《中國日報》的創辦結束了我國自1951年以來沒有英文日報的局面。相較於以前單一文字傳播,《中國日報》對圖片運用的成功經驗,在中國對外報刊中是個突破。為適應改革開放的新趨勢,《人民日報》也於1985年7月1日增出海外版。③

20世紀80年代,國內重要媒體機構為了改變對外傳播時效性差、報道面不全面的情況,一批駐外記者站紛紛成立。新華社等通訊社紛紛擴大駐外記者站規模,到1997年,新華社駐國外總分社、分社、支社已達101個,新華社逐漸形成了一個遍布世界的新聞採編網絡。④

與此同時,我國對外傳播內容也在發生轉變。例如,新華社發揮自身接近權威新聞來源的優勢,對國內的熱點問題、敏感話題主動回應。中新社內容則更為豐富,傳播有關國家僑務政策措施,對文化娛樂、旅游、體育及圖片報道也相應涉及。

(三)20世紀90年代:電視傳播迅猛發展

20世紀90年代,中國對外傳播事業基本走向世界,初步實現大面積對外傳播。1992年10月1日,中央電視台第一個國際衛星電視頻道,即第4套節目正式創辦並對外開播,⑤ 我國對外傳播走進電視時代。

為實現對外電視全球覆蓋,中央電視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租用“泛美”系列衛星轉發器。此后,中央電視台相繼推出國際衛星頻道CCTV-4和CCTV-9,中國的英語電視時代就此開啟,其后陸續吸引了眾多海外受眾。

(四)世紀之交:互聯網對外傳播拉開序幕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以其高速、互動、開放、包容等特征成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又一重要媒體。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的對外傳播也緊跟時代潮流,開始向互聯網過渡。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各傳統新聞媒體以自己的新聞信息為依托,先后創辦了網絡版或網站。

1995年12月,《中國日報》創辦了網絡版,這是對外傳播媒體上網運行的第一家。1997年1月1日,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誕生,自此之后,新華社、《人民日報》相繼推出自己的網站,加入到國際互聯網對外傳播隊伍中。

(五)2008年:新世紀對外傳播重要時刻

2008年是令人難忘的一年,也是我國對外傳播工作進入新的開放階段的一年。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等事件使中國成為全球關注的對象。在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發生后,網絡成為我國媒體和網民更正謠言、打破西方新聞壟斷、維護我國國際形象的重要工具。

同時,國內諸如國際台等重點媒體為構建現代國際傳播體系正積極進行媒體的海外布局和平台搭建。

(六)媒體融合時代:數字新媒體技術釋放更大能量

自2009年以來,我國國際傳播逐漸形成了“1+6+N”的立體化格局,即以旗艦媒體和六大央媒為先導,帶動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對外傳播。⑥ 當下傳播技術不斷升級換代,傳播格局也在發生深刻變革,移動互聯網開辟對外傳播的又一片新大陸,為對外傳播提供了新的契機。

2009年9月,《中國日報》iPhone客戶端登陸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⑦ 2010年1月1日,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中文台正式開播。⑧ 2016年12月31日,CGTN成為2017年全新起航的國際傳播旗艦平台。自此,《中國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社英文客戶端與CGTN等媒體開啟國際傳播新局面。

主流媒體對社交媒體的運用拓展了我國對外傳播新場域。例如,CGTN新媒體圍繞核心業務,運營了全球12大平台23個官方賬號,其英文主賬號成為臉書上第一大媒體賬號,總粉絲數為7000萬人,其各語種賬號總粉絲數超過8800萬。⑨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等與會並致辭。 【詳細】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