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篇
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
孟令男
- 手机新闻客户端APP应用比较分析研究
- 综合中国网络的发展建设现状与中国网民的网络使用习惯可以看出,手机新闻客户端将为新闻媒介提供新的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像“人民网”一样的老牌新闻媒体和“腾讯网”一样的综合门户网站分别在新闻手机客户端竞争市场上有怎样的表现?通过比较研究又能看到怎样的规律和进步空间?本文希望通过对比典型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特点,并综合分析作为未来主要使用人群的大学生群体对手机客户端的使用情况、用户体验等,探索新闻类手机客户端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预测与改进意见。
- 详细 >>
倪玮
- 报网融合新启示和灾难报道的后续深化
- 如何运用新媒体对传统新闻进行改造,体现出“媒介融合”的新趋势是近年来新闻界讨论的热话题。2012年底上线的《纽约时报》“雪崩”专题是一个成功的多媒体专题样本,对后续的新媒体发展和媒介融合有各方面的启示。其中体现的新媒体的嵌套性和内生性值得后续研究和利用。
此外,“雪崩”报道作为一个典型的灾难报道,还在这个专业报道领域呈现了一个“快慢结合”的趋势。经过分析发现,在灾难报道中,传达信息要透明,基本信息传达要快;而心理重建、心理抚慰、探寻原因要冷静,要慢。总结出的“三快三慢”对中国的灾难报道大有裨益。
- 详细 >>
优秀论文二等奖(3篇)
刘轶欧 李馨
- 公共领域视阈下不同网络意见在微博空间中的博弈
- 自2010年以来,微博成为中国公众讨论公共事务的重要网络平台,成为多起新闻事件的首发媒体或舆论升温的重要环节。微博所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和自由性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意见表达与交流的平台,构成了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针对某一热点事件(本文以“夏俊峰案”为例),公众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网络意见,即舆论圈。不同的舆论圈在微博空间中进行博弈,并利用微博公共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然而,微博公共场域中存在着“标签化”、“话语权失衡”等问题。
本文旨在解读“夏俊峰案”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网络意见在微博中的角力,并试图探讨如何实现一个更加完善的微博“公共领域”
- 详细 >>
刘晓阳 覃思
- 人民网微信公共平台的发展策略探究
-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标志的“微时代”的全面到来,许多传统媒体、门户网站、个人自媒体等纷纷试水微信公共平台,在兼具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的新媒体平台上摸索与其相适合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但现实并不乐观,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等微信公共平台的内容推送、运营模式、交互体验等诸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摸索。本文以人民网微信公共平台为例,通过内容分析、受众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试图对其发展策略做出系统剖析和解读,从而为媒体的微信公共平台的发展前景等提出一些可资借鉴的观点。
- 详细 >>
王浩 余爽
- 如何从对抗走向协商: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困境
- 政府和公民本应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契约关系,公民让渡部分权利,政府为公民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安定的社会秩序。但是在现实语境中,官民关系尖锐对立。以微薄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普通公民更多的话语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民博弈的格局。技术乐天派认为新媒体最终会促使官民关系走向和谐。但反对的声音认为新媒体并没有改善官民关系,反而在官民力量差距缩小后,双方处于了更紧张的对立。本文将从公共政策的理论资源出发,采用“事件过程”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一起微博舆论热点事件进行分析,期冀探索官民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走向。
- 详细 >>
优秀论文三等奖(3篇)
周智秋
- 赋权的迷思:草根微博维权路径及困境探究
- 微博成为我国草根群体维权的新场域和新工具,并因其赋权能力被认为是改变社会的力量,在我国转型的社会语境中,众多拆迁维权户出现在微博中,希冀通过微博抗争来实现自身的诉求。本文通过对草根拆迁维权微博进行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解构我国当前草根微博维权的路径,即微博维权动机、自我身份构建、维权诉求、维权手段以及维权的效果,在复杂的权力关系下分析当前维权户在微博上遭遇的困境,并探究这种困境背后的赋权迷思。
- 详细 >>
王鹓 葛蔚宁 常菲
- 媒介融合背景下议程设置的共振与断裂现象分析
-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1]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 详细 >>
于珍 毛湛文
- 网络舆情刊物如何做好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
- 互联网时代网民的话语权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危机常态化的社会,政府部门和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以期从中窥见民意,更好促进相关决策。本文对当前的网络舆情刊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宏观编辑学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舆情刊物寻求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路径,即通过舆情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知识资源的整合管理和普及、敏感议题舆情的反映和解读三个变革层面来提升舆情刊物的质量。
- 详细 >>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