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负倾向分析
表4、不同年级使用自我表露的正负倾向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对于正负面的自我表露内容基本持平,而当出现明显负面自我表露的高峰时,自我表露的内容也有共性。比如,大一新生的普遍负面自我表露有课程不适应、思念家人朋友等情绪的抒发,而大四毕业生的自我表露主要集中在找工作过程的艰难和对毕业论文的吐槽两大类目里。可以看出大学生因为经验经历的大同小异,自我表露的共性很大。
2、对自我表露概念的重构
如上文文献综述,自我表露的概念重要的是三个维度——主体性、个人性和真诚性,在研究和编码过程中,也格外着重探寻SNS自媒体时代,用户的状态是否对这三个原有的维度进行重构甚至挑战,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自我表露的主体性仍然是重要维度
表5、不同性别在自我表露概念中“主体性”的不同呈现
在对自我表露的主体性进行深度研究时,将自我表露的主体与否结合了人人网的客观特点,做了以下操作定义上的区分:将主体主动发布与个人相关信息的情况归入第一类(比如,主动发图,表示某个主体一天的形成、吃了什么、去了哪儿之类的信息);将主体被动回应其他主体的情况归入第二类(比如,主体转发其他人员的自我表露内容,进行评论或者表态等);将主体转发其他内容、但是新加入披露自己个人信息的内容定义为“介于两者之间”;将其他无关内容归入“介于两者之外”。
因为在研究结果中发现,年级的差别不大,所以最终呈现了男女不同性别之间的对比。研究发现,男女的差异最大的是在“主体被动回应”的自我表露上。女大学生有更多的“小群体”现象,比如一个群体之间互相转发、相互促进自我表露的行为比较多,而这样的行为在男性群体里比例明显降低。此外,女性相对男性而言,比较不愿意过多主动披露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女性的回应性消息更多,而男性的主动发布性信息更多。
研究结果证实,大部分的自我表露内容,都有明确的主体性(男性占85%,女性占95%),只有少部分转发“早安晚安体”的自我表露没有任何可以提取的有用信息。大学生作为主体,仍非常主动地告知关于个人的信息,这与互联网时代的“匿名性”并不矛盾。因为人人网有着非好友不得查看的隐私保护;也因为大部分大学生晒出的个人内容以每日生活为主,不涉及保密隐私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我表露的“主体性”特征在人人网上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