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本研究存在几个不足。首先,在操作定义上,虽然根据人人网的广泛参与度,可以用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但是并不完全代表自我表露。所以,后续研究可以综合大学生使用的其他SNS媒体,比如微博和BBS,综合展现。而且因为时间有限,选取的时间较短,选取的人数也较少。而且,所有的访谈都是在网络上进行,对被访者的非言语要素缺失,导致访谈的结果的指向性并不明确。
由于研究者自身水平所囿,在文献综述部分,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自我表露一直是心理学的文献远远多于传播学的文献,使得这个概念的传播学意义没有得到深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以后的研究应适当延伸这个概念的传播学意义。
在调查中则比较好地糅合了两种量化研究方法。首先制定了详尽的内容编码表,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出大学学生进行自我表露的特点;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访谈法,选取了自我表露比较有特点的同学,通过指向性更加明确的问题,具体分析出了现实状态和网络状态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调查方法和结果基本上回答了我想要研究的问题。结果不仅从宏观层面上更好地诠释了自媒体时代使用自我表露的一些特征和自我表露原来维度的适用与否,而且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不少有意思的论点,比如男女性别在自我表露方式上的异同等等。在自我表露的传播学论文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