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witter到微博:微博的形态分化--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人民网奖学金>>武汉大学

从Twitter到微博:微博的形态分化

庞航宇

2012年11月07日14:29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手机看新闻

点击进入人民网奖学金专题

●2012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揭晓

2012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10月30日揭晓,武汉大学庞航宇同学的论文《从Twitter到微博:微博的形态分化》获得三等奖,以下是论文全文:

【摘要】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由不同公司运营的微博在外观、功能和效果上逐渐呈现出差异;差异背后显现的,则是大为迥异的经营理念与社会背景。本文通过对比twitter与新浪微博,意欲探寻微博形态分化带来的媒介效应、发展前景和社会影响的不同,并对人民微博的自身定位提出建议。

【关键词】微博 形态分化

一.方兴未艾的微博:形态分化的初显

微博(micro-blog)毫无疑问是近年来全世界最为热门的网络应用之一。在中国,最早模仿微博先驱Twitter的网站是饭否网,但由于触及敏感议题而被迫关闭。2009年9月,新浪宣布进军微博,并取得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而如今,经历了数年的积累,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深刻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但在学界、业界或普通人的理解中,“微博”一词多被视作一个毋庸置疑的“同一”概念;而事实上,由于文化背景与经营理念的不同,由不同公司运营的微博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正如BBS细分为政治、军事、文学、娱乐等不同类别,微博在外观、功能与效果上也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

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如果肯深入分析一下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内容以及设计架构,你会发现,反映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为进一步探知微博的分化现象,本文将对Twitter和新浪微博进行对比,寻找两者差异,分析表面差异背后隐藏的大为迥异的经营理念,以及差异可能带来的南辕北辙的媒介效应与发展前景。

二.图片、音乐、视频与表情:表达的便捷与弱化

微博之“微”,恰在于每条微博140字的文字容量 。从兴起至今,Twitter迟迟没有开发出表情、图片、音乐和视频功能;而新浪微博恰恰相反。李开复曾指出,“新浪微博有嵌入多媒体,比较符合中国人习惯;Twitter全是文字和链接,感觉更像国外极客所喜欢” 。

新浪微博的多媒体整合为用户提供了不少方便——用户可直接在页面上展开图片、音乐、视频,新浪配有自身专用的短链接;Twitter用户则只能通过超链接被导向图片、音乐、视频的第三方网站,包括链接本身也属第三方。从这个意义上讲,Twitter更像一个开源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新浪微博拥有内容丰富的表情库。如同QQ和MSN,新浪微博的表情选择框里有种类众多的表情集束;同时,针对近期的节日、时事热点,新浪还会不断更新相应的表情符号。相比之下,Twitter就显得单调许多:内容框里只能出现文字和链接;如果用户要发送表情,也只能用字母、标点和数字来自我组成表情符号了。

毋庸置疑,表情符号是具有商业价值的。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大三学生王丽媛凭借自己创作的“兔斯基”系列表情,实现了过百万的商业价值。 因此,新浪微博对表情符号的重视,也意味着其实现巨大商业价值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符号元素种类的增加可能导致文字表达的弱化。在新浪微博中,用户通过图片、音乐、视频和表情配合文字的表达,页面内容更为庞杂,而文字本身的表达力量被无形中弱化。非文字符号在提供某些方便的同时,也降低了用户使用文字的欲望;最终带来的,是文字符号使用频率的下降和表达力量的式微。

反观Twitter,单一表达符号的使用,将用户从BBS、博客和社交网站的多符号表达中拉回;这也是Twitter的一大贡献。文字作为人类最抽象、奠定文明基础的符号,更利于微博议题讨论的精准和深入;新浪微博明显的娱乐化倾向与庞杂的信息流通固然受审核政策的影响,但与非文字符号的随意性表达亦不无关系。

三.评论功能:小改动引发的争议

新浪微博自诞生以来,就附带着一个区别于Twitter的重要功能:评论。用户可以在每条微博的下方留言评论,正如Facebook或人人网中的状态回复。北大学者胡泳认为,评论功能可能是新浪微博最具创新之处,“评论功能很符合那些喜欢群体聊天的中国网民,因而它被中国网民所认可”。 尽管评论功能看起来似乎仅是建立在Twitter之上的小改动,但实则是导致新浪微博与Twitter大为不同的重要因素。

评论功能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新浪微博颇为自得的设计。新浪CEO曹国伟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新浪微博比Twitter更有黏性。“新浪微博和 Twitter很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可以基于每一个信息,每一个微博可以传播到每一个节点的用户,节点和节点之间可以做评论的回复,这样是促进了很多节点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有黏性,让我们的社交关系相对于Twitter这种社交关系来说更加紧密。”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有研究者提出疑问:“用户黏性应当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不知道新浪微博得出自身的黏性远远超过Twitter的时候,能不能拿出来实际的证据。例如注册用户中有多少是活跃用户,活跃的行为表现为浏览、转发还是原创,用户之间的关联性如何等等。”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者和业界关注者对这种评论功能本身持有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国内微博评论功能的设置凸显出的是设计者在思维上的一个预设:用户是不平等的,发布者和评论者之间是有鸿沟的。” 有评论者认为,在互联网发展历史中,新产品是对旧产品的一种颠覆,自BBS颠覆门户、博客颠覆BBS、SNS和Wiki颠覆旧有规则之后,Twitter再度颠覆了之前的一切产品;而这种颠覆的重要一环便是它减少了评论功能这一“设计”,因为这代表了Twitter的设计理念:“tweet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个tweet是附属于另一个的,从此,Blog中正文评论的等级消失了。这里,是Twitter对Blog的一次颠覆。” 评论功能使得新浪微博像极了“微型博客”;而中文用户对评论的“买账”则代表了他们对权力分配等级的不敏感与服从。

更有评论者将新浪微博的评论功能看作是Web2.0时代向Web1.0时代的逆流。“在只有‘名人’和‘粉丝’的新浪微博里,两极分化严重,我们不需要通过@将用户连接起来。作为‘名人’的你,只需要说几句碎碎念就能够得到大批粉丝的拥戴;而作为一根‘粉丝’,你的职责就是抢沙发和评论。” Twitter人人平等、去中心化的最初理念,在新浪微博这里被“南橘北枳”地添加了评论功能,从而可能与互联网精神背道而驰。

四.变异的转发功能:冗余信息制造者?

与先前的互联网产品相比,转发是微博颇为创新的一个功能。借助便捷操作和快速传播,转发颠覆了先前BBS、Blog要复制URL、通过IM工具才能分享的复杂操作程序。另一方面,微博与移动终端的完美结合,以及“转发是一种态度”的理念也使得微博的这一功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对此有评论说,使用微博的用户,人手一部智能型手机,在各种繁忙的大众交通系统上,阅读/追逐着大量而快速流动的讯息,看到喜爱的就“一键转推”,加速讯息的流通与扩散。“这是一种外扩式‘转转转’的讯息传递情境,而非内循式‘回回回’的互动聊天情境。”

使用过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用户都知道,后者的转发功能相比前者颇为不同:被转发的内容并不能修改,而是作为完整的一部分被单独提炼出来;转发仍然附带拥有140字的评论空间,被转发的内容并不占据这一空间。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转发使新浪微博内容容量扩大一倍。与此同时,新浪微博还附带“同时评论给XXX(微博原作者)”的选项,转发与评论功能相配合。如今,大多数微博用户已经能够辨认这种转发模式所带来的新型结构并将其接受了。

然而,新浪微博的“评论+转发”模式是一种优势吗?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个“产生冗余信息的机制” 。新浪微博的长期用户总会有这样的感受:经常看到同一条微博被自己关注的人不断转发。这种叠加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重复和冗余,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不利于用户体验。

Twitter的评论系统虽然简单,仅用@及相关性来表示;但改进界面后,官方retweet可以很好地组织转发和评论,避免了信息的重复,在用户体验上、传播质量上均好过新浪微博的模式。

五.娱乐、明星与商业化:救市法宝或救命稻草?

无论在Twitter还是新浪微博,甚至拓展到整个互联网,娱乐化、明星化的倾向都非常明显。尽管人人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网络需要意见领袖和明星偶像的存在。与此同时,自由而平等的信息流通依旧是互联网的重要特点,草根阶层的崛起与明星神话的破灭成为常态: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的进化也证明了这一点——人人都享有话语权,“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大势所趋。

在这些方面,Twitter和新浪微博存在重大区别。新浪微博不遗余力地将娱乐、IT、商业、文学、媒体等各行各业的名人明星邀请过来,并通过“加V”的方式对其进行真人认证。依靠在新浪博客时期积攒的名人关系,加之抓住了饭否网被关闭后的空窗期,新浪迅速推广微博,名人明星蜂拥而至。Twitter也有真人认证的模式,但新浪微博在推广明星名人方面所下的精力血本是Twitter望尘莫及的。在新浪微博的“广场-名人堂”页面下,被认证的名人明星被按照行业和拼音划分到各个层级;对最新注册的用户,新浪微博强制性地推送一些名人帐号进入关注名单;新浪微博的认证帐号数量远远大于Twitter……至今,名人明星仍然是新浪微博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在新浪微博众多“加V”帐号中,有相当部分并非实名用户,而是基于兴趣和娱乐的帐号,譬如“冷笑话精选”(粉丝10275603)、“精彩语录”(粉丝4747911)、“微博搞笑排行榜”(粉丝9064799)和“我们爱讲冷笑话”(粉丝4395198) 。这些帐号粉丝量庞大,微博转发量可观,影响力也不容小视。然而,据《创业家》杂志披露,这4个在“新浪草根微博排行榜”排行前5的帐号,都由同一个组织运营。 这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说明,其一,娱乐化信息占据了新浪微博内容的相当大的比例;其二,商业力量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新浪微博的各个层面。

此外,新浪微博页面输入框下方有滚动广告,在“热门话题”一栏中也有编辑刻意为之的议程设置痕迹。就此,一些研究者认为,新浪的这种运营模式“显然属于Web1.0的范畴,是一种反SNS行为”。 在Twitter对其商业模式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之时,新浪已经将微博当作商业盈利的重要战场;曹国伟亦提出了新浪微博的六大盈利模式。 当娱乐、明星和商业的力量占据了微博的方方面面的时候,它还能够体现互联网精神吗?它能够兑现“去中心化”的承诺吗?它是否给予了普通用户真正的话语权?它能像Twitter所宣称的那样做“地球的脉搏”,成为真正有效的信息流通系统吗?

六.微博的形态分化与“人民微博”定位

新浪微博其他的创新,譬如微群、微访谈等等,也都将带来不同的用户体验和传播效果。Twitter、新浪微博和其他微博网站在竞争中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彼此之间的差别本文已难以穷尽。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已经人尽皆知,而这个论断,放到微博研究的语境里同样拥有生命力:虽然同样是利用文字(或其他形态的符号)进行话语表达,但是微博140字的字数限制、单向度的关注与被关注机制、交互式的便捷转发模式这些特征,使得它不仅在形态上与先前的互联网应用大相径庭,在传播内容、模式方面也大为迥异。另一方面,在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一致的前提下形成的微博,由于上文所述的表面形式上的不同,也会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换句话说,经过数年的发展,微博已呈现较为明显的形态分化,微博阵营内部已有所区隔。正如Twitter和新浪微博,是整洁与混杂的界面风格、步步为营与大包大揽的经营理念的鲜明对比。

微博的形态分化的显现对人民微博的定位与发展也不无启迪。自2010年2月1日公测版推出以来,人民微博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第一家微博,人民微博的优势在于得天独厚的时政资源;因此相对于新浪微博的娱乐化倾向,人民微博需要延承人民网“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的自我定位。本文认为,人民微博可配合强国论坛,邀请各级政府与官员开通政务微博和个人微博,把人民微博发展为官民沟通交流、分享最新时讯、讨论热点话题的重要领域,建立起一个新兴的网络问政平台。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发展的深入,不同微博形态上的差别会逐渐放大,随之而来的是差距的显现。若将中美两国的社会现实纳入考察范围,便能看出不同的社会结构与产品之间的相互影射、相互协商与相互影响。由于“公共领域与社会结构是相互形塑的,前者会因为后者的历史发展而产生变化,而后者也会因为前者的规范力量,让自身导向不偏政治或经济系统意欲的方向发展” ,微博作为网络公共领域可能形式的一种,其受欢迎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现实社会结构的不同;反过来,不同境界的微博所塑造的现实社会结构,自然也有高下之分。Twitter和新浪微博不仅有形态上的差别,还有理念上的差距;人民微博若想减少差距,坚守“网络问政”是必经之路。而至于最终它们会走到何处,仍需假以时日,慢慢观察。

参考文献

王馨语.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从内容看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不同路线[J].新知客,2010,10.

刘忠博,丘忠融.公共领域中的议题流动: 以苹果日报“动新闻”事件作为观察个案[J].中华传播学会,2010,10.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晓越、赵光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