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10月30日揭晓,华中科技大学张凌霄,马明艳同学的论文《微博客助推政治民主化——试析微博客的政治功能》获得三等奖,以下是论文全文:
内容摘要:作为新兴媒介,微博客同其他大众媒介一样,承担着社会系统的政治功能。本文试从政治参与、政治沟通和权力监督三个维度解析微博客的政治功能,同时也指出其局限性。
关 键 词:微博客;政治功能;政治参与;政治沟通;权力监督
关于媒体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比尔?盖茨曾说:“媒体的每一次进步,都对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有极大的影响。”在现代民主社会,大众媒介体制内的政治功能具体体现为:政治参与功能、权力监督功能、政治沟通功能、政治控制功能和议程设置功能[1]。议程设置是实现传播目的的手段,其本身并不成为功能;同时,政府或政党就是通过政治沟通实现政治控制的,因此,政治沟通功能和政治控制功能实际上具有相同的内涵[2]。微博客作为新兴的信息发布平台,其独特的传播特征超越了之前的媒介形式,在我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政治参与功能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3]。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身意愿,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主要有选举、向代表提出建议、参加行政听证会、人民信访和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和建议等。
当今社会,政治参与往往要通过大众传媒来实现。但在传统媒体中,公民话语言说的可能性受到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普通公民的政治参与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微博客秉承自由、开放和共享的网络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下放了话语权,开辟了普通公民参与公共传播的新媒介渠道,建构起参政议政的新平台。微博客低门槛、即时互动等特征,一方面为公民建构了把关人缺失、身份隐匿的话语言说空间,另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和方便的沟通渠道,为公民的政治表达提供了便捷的平台。通过微博客,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普通民众得以自由表达和交流政治见解,最终关乎公众利益的议题得以聚合,并发挥出舆论效力。今年两会期间,微博网友对公共决策的表达呈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但参与对热点议题的讨论,甚至直接向代表、委员提议案,微博客成为征求社情民意的新工具。在新浪微博上,“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微话题短短时间便收到超过240万条相关微博;“是否增加体育课比重”的微投票吸引了近52万网友投票表态;人大代表、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的微博收到网友留言1.2万多条,由此形成了50多条规范的议案和建议……作为一种可行的政治参与渠道,微博客极大地激发了草根阶层的公民意识和参政热情,补充着传统民意表达体制的不足,从而改善了社会意见流动和对话,国家的政治生态更加活跃和健康。
(二)政治沟通功能
政治沟通是指掌握一定政治资源的政治主体如政府或政党,通过一定的媒介输送、获得和处理政治信息的行为或过程[4]。
“微博问政”已逐渐成为政治沟通的新趋势,开通实名微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越来越多。截至2011年12月,在新浪、腾讯、人民网和新华网上认证的政务微博客总计50561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客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客18203个[5]。微博客开辟了政务信息公开的新通道,政府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客观、权威的信息,有利于公信力的提高。2009年11月21日,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爆发群体性事件。对此,云南省政府新闻办除召开新闻发布会外,还开通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并于22日零时发布了事件说明。当天的网络上并未出现以往群体性事件中经常会有的种种谣言,也没有即刻形成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潮。“微博云南”及时发布的百余个字的信息,产生了巨大的传播威力。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来说,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社会突发事件中,正面的声音需要第一时间发出,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否则滞后的发布会使政府失去信息透明的主动权,更使得信息的可信度降低。微博客即时、快捷、高效的特点正好契合信息公开对时效性的较高要求。通过微博客及时公开执政方略,让公众了解,接受公众质询,对提高政府在人民中的公信力无疑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培养政府和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最终赢得公众和社会的认可[6]。
(三)权力监督功能
当前,我国权力监督体系主要由党内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四大块构成。其中,普通公民对于权力系统的监督主要借助社会舆论监督实现。社会舆论监督的实现首先要保证公众知晓信息,即信息的知情权;然后通过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和传播形成舆论,进而监督权力。因而,大众传媒在公民的权利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政府和媒体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公众获得的信息是媒介提供的信息,舆论的形成受到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导致社会舆论监督更多体现的是媒介组织的意见或建议,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受到一定局限的。微博客的出现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渠道,而且创造了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以往可能出现的、媒体被禁止采访报道而集体失语的情况得以改善,微博客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过去处于垄断地位的传媒话语,进而对传统的权力控制产生影响。这种情况迫使权力部门不得不将其活动置于开放的平台下,接受公众质询和监督,微博客上的舆论监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2011年,微博客在“局长开房门”、“郭美美事件”、“7?23动车事故”、“甘肃校车事故”等事件中都发挥出了巨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微博客的权力监督具有鲜明的草根性,具体表现在:监督群体数量多,身份复杂,草根阶层成为中坚力量;监督方式多以小见大,从事件的细节或小问题入手,层层挖掘,舆论得以聚合并传播,最终形成燎原之势。这种新的社会舆论监督方式促进了政府施政与民主监督方式的蜕变,一方面弥补了传统媒体监督范围有限和监督力量薄弱的不足,另一方面监督群体的多元化和监督方式的灵活性给当前的权力监督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也需注意到,作为新媒介,微博客在政治功能上也有其局限性和消极的一面:
(一)政治参与的失衡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公众的网络接触和使用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互联网加剧了“知沟”的扩大。微博客作为一种参政渠道,更多的被那些受过一定教育、有较好职业和收入的人使用,于是导致通过微博客表达的政治见解更多地关乎层次较高的那部分社会阶层的利益,较低层公众的政治诉求在微博客的政治传播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造成政治参与的失衡。
(二)政治沟通的失真
政治沟通中的一些信息本身即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专业性,如政策解释、形势解读等等,微博客小容量、碎片化的传播易造成语义的误读;而且,由于受到政治素养、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不同用户对于相同信息的解读可能会产生很大差异,这种误读停留在某一层面传播扩大,造成政治沟通的困难;再有,由于在微博上获取政治信息或参与政治互动的人原本就对政治活动抱有兴趣,这部分人的主体倾向性会影响政治沟通行为和信息的客观性[7]。
(三)权力监督的非理性
微博客上人人都可以发言,部分网民缺乏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冲动、情绪化和盲目跟风。这些非理性的行为通过微博客的“裂变式”传播,形成群体舆论,会导致权力监督的情绪失控和舆论一边倒的现象,影响正常有序的政治活动。最为严重的是,潜伏在微博客中数目庞大的网络水军,通过煽动性的言论和手段,很容易操纵不明真相、缺乏理性思考的网民,从而造成虚假民意,影响政府决策。
总而言之,微博客在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不仅为公民参政议政构建了新平台,而且在畅通沟通渠道、发挥舆论监督等方面也凸显出影响力。但凡事皆有两面性,微博客在承担其社会系统的政治功能时也有一些负面效果。因此,政府、官员和网民都应当理性看待微博客,正确应用微博客,充分发挥其深层的、积极的政治效果,相信“微博问政”必还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张昆. 大众媒介的政治属性与政治功能[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1).
[2] 温琼娟,陈先红. 中国互联网政治功能研究述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3]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 淦家辉. 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研究[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5] 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R].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2.
[6] 黎福羽. “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J]. 领导科学,2010(08).
[7] 蔡翠红,李皓. 网络政治沟通:两面性与效果之辨[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