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网络传播议题设置及其舆论生成分析【4】--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网络传播议题设置及其舆论生成分析【4】

——以天价过路费事件为例

姬婵

2012年11月27日15:5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四、“天价过路费案”网络议题的启示

1.网络议题何以能影响到网络议程设置

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事件曝光之后,形成较为统一的网络舆论的过程中,经过了众多网民之间的激烈辩论,这一辩论过程最大程度上去除了单个网友的偏见,并随着事件的发展网民们的探讨更加深入,不断补充最新内容,因此最后形成的较为一致意见的网络舆论就与真相非常接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国内网络媒体的日趋成熟,网络舆论的含金量逐步提高。

面对日渐成熟的网络舆论,政府要与网友一样,抛开既定立场,不为权贵者讳,积极回应双方合作,共同找出事件真相。如果地方政府认为网络舆论不可信,或者希望有所遮掩事实真相,那么只会自行关上与网络民意沟通的大门。

2.网络媒体大大提升了社会事件的透明度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互联网已经成为普通大众自由发表观点、看法的重要渠道,这使得社会事件的信息透明度大大提升,任何地方政府即使有心想动用权力封锁此类新闻事件,也不具备封锁此类新闻事件的能力。网络舆论通常表达的是正义的观点,任何政府机关都不能无视网络舆论。

3.地方政府不要挑战公众智商和人伦底线

在此事件发展初期,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咬定此事件“事实清楚”、“量刑准确”,但是网民们列出了一道小学数学题来说明368万元过路费的不合理,以及对身为一位农民的时建锋是如何办理这么多假证件,时建锋是谁的“棋子”,法官维护的又是谁的利益,为何轻易就判处一位农民无期徒刑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政府官员千万不要挑战公众的智商和人伦底线。强硬的处理手段只会激起普通民众更激烈的反抗,同时也会把对政府不信任的种子长期种植在民众心中。

(作者系:鲁东大学文学院)

注释

①【美】罗兰?德?沃尔克著,彭兰等译:《网络新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③秦志希,葛丰,吴洪霞:《网络传播的“后现代”特性》,《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④杨建:《塑造全新的新闻媒体——浅谈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与融合》[J],中国建材,2000年9月。

⑤周斌:《传统媒体应成为网络议题的“把关人”》,《青年记者》。2007年10月25日。

⑥[英]尼克?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