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真人秀节目核心元素分析--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2年·第5期

职场真人秀节目核心元素分析

——以江苏卫视《职来职往》节目为例

张洁意

2012年11月27日14:05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中国电视节目在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过程中,真人秀节目占据较大比重,如野外生存类真人秀《生存大挑战》、《走进香格里拉》,就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真人秀节目《幸存者》为模仿蓝本;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是《美国偶像》的中国版本;《中国达人秀》由东方卫视购买英国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的版权制作。此外,中国本土的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电视相亲节目、职场真人秀节目等等,都是在学习、借鉴国外相关节目类型基础上,受制于中国媒介环境和媒介体制,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及受众收视需求,而制作出的具有较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新类型。

真人秀节目相对于传统电视节目,需具备四大要素:纪实性、戏剧性、游戏性、参与性。职场真人秀节目的这四个要素与其他类型真人秀节目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形成节目独特优势和看点。下面结合一档较高收视率的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职场真人秀节目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予以思考和梳理。

一、纪实性

真人秀节目吸引受众的核心要素在于“真”, 强调实时现场直播,没有剧本,不是角色扮演,相对于戏剧作品有更强烈的真实感,因此节目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普通观众的求知欲、猎奇心和窥私心理。在职场真人秀中,其纪实性具体从三个方面表现。

首先,参与节目各方的身份的真实性。在一期职场真人秀节目中,录制现场的“人”的要素可分为四类:求职者、招聘企业代表、主持人和现场观众。求职者的真实性需从个体真实和整体真实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个体真实即应聘选手身份和个人基本情况的真实。节目制片人马浚益透露,报名和被挑选上节目的比例为两百比一,附有照片和个人资料介绍详尽的报名者会优先考虑。而在节目第二个环节职我本色中,通过选手的VCR短片,了解选手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挖掘选手的闪光点进行测评。其中有些VCR中选手会邀请其朋友、家人出镜,从侧面佐证上场选手身份的真实性。整体真实,在保证每位选手个体真实的同时,节目力求展现求职者的全面性和多元化。从2010年12月节目开播至今,几乎每期四位求职者都各有特点,既有高学历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和学成回国的海归,也有中学没毕业的技术工人和住地下室的“北漂”,甚至还有从未踏入职场的家庭主妇和从机关领导岗位退下的老阿姨。对于这样的安排,制片人坦言,降低门槛,不限年龄和学历,是因为节目观众不仅限于学生群体,而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就业帮助,也希望通过这些热点话题人物来引发大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讨论和对自身的反思与再定位。

招聘企业代表同节目选手一样,也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考核的。从年龄来看,涵盖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人,符合目前各企业管理层的实情。就专业而言,涉及销售、行政、人力资源、策划、设计等多个行业。在招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大多为广大受众知晓并有较高美誊度的企业,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强企业。此外,为追求节目的公开公正,招聘方也会面临“下岗”危机。一般每录制两期节目,18位行业达人中少则五六个,多则一半会被换掉,满足多元化的招聘和求职需求。

主持人的真实性表现为节目现场真情实感的流露。主持人李响在节目中的情绪表现偏重于感性。如选手讲述和母亲的辛酸往事,李响在一旁潸然泪下,遇到性格乐观开朗、擅长逗乐的选手,李响会幽默、夸张地予以配合,而在毕业季的专场节目中,李响更多表现的是对初入职场年轻人的照顾和安慰。主持人和选手、主持人和观众的情感互动在节目中得以真实展现。

节目现场观众的征集往往通过网络论坛、贴吧发布征集信息,报名者免费参加节目录制,现场观众多为学生、节目粉丝、选手的亲友团。另外,节目几乎每期都会有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并启动《职来职往》校园行活动,已经在北京、杭州各大高校做推广,并陆续去上海、成都、广州等各大城市推广。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