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理论宣传方法及现实意义【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2年11月上

毛泽东的理论宣传方法及现实意义【2】

刘文革

2012年11月29日17:15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要有好的表达形式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时,毛泽东还非常注重理论宣传的表达形式。毛泽东说:“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告诉别人。”[3]358他主张学习吸收利用古今中外一切新鲜、进步和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强调要采取和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他要求学习群众的语言,认为人民的词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要求宣传工作者必须学习和运用社会大众熟悉的、能够理解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他说:“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2]841如果没有学好语言,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就会像瘪三一样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语言必须接近民众,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那么广大群众是不能领会我们的决议的。要善于简单地、具体地用群众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来进行宣传和讲话,而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人们听。另外,对于其他的理论宣传工具,毛泽东也同样强调要有好的表达形式。例如,毛泽东强调充分利用报纸出版物等重要工具做好理论宣传工作时指出,报纸在做理论宣传时文章要写得通俗、亲切,由小讲到大,由近讲到远,引人入胜,这就很好。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

理论宣传要有好的表达形式需要了解宣传对象的特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2]836只有对宣传对象的特点有所熟悉,才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才能根据对象来恰当地宣传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2]836-837只有把接受者的生活需求、思想状况、文化水平等弄清楚了,才能选择和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宣传对象实际情况的宣传方式。

毛泽东在理论宣传教育过程中,由于坚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接受理解能力出发,并且结合他调查得来的丰富材料和群众语言,所以在讲话时总能抓住人心,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善于把很复杂的问题讲得很明白。当前有一些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性和兴趣不是很高,与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地选择恰当的媒介、形式与方法有很大的关联。在当前大学生非常喜爱新兴媒体,并且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载体的背景下,教育者要在重视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兴媒体的作用,努力形成传统与现代媒介相结合的大学生所喜欢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