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新时尚美女从军记 女兵题材成职场后又一热点--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荧屏新时尚美女从军记 女兵题材成职场后又一热点

吴立湘

2012年11月29日09:04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虽然《战旗》不是一部纯女性题材的抗战剧,但王媛可饰演的女兵却在剧中非常抢眼。

  《麻辣女兵》的演员几乎都是“90后”,这也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

  百步穿杨射击高手、大气豪爽大口吃肉、调皮捣蛋挑事不吝……以上这些一直用来形容男生的特点,却被最近荧屏上热播的《麻辣女兵》《战旗》《狂飙支队》等军旅剧、抗战戏中的女性角色发扬光大——这些女生不再是职场剧里娇滴滴的白领,没有时尚的装扮、复杂的人际关系,却大多有另类坚强的性格。继《杜拉拉升职记》《浮沉》等女性职场剧走红后,荧屏女性的“战场”又从职场走向了军营。据悉,《麻辣女兵》目前收视率已破3%,《战旗》收视率近2%,无不说明这一电视剧新生现象得到观众一定的认可。

  题材对两性都有吸引力

  女性为主角的军旅题材剧为何会走红?实际上,占电视剧观众60%的女性群体一直都是军旅抗战剧的主体观众。《麻辣女兵》总制片人何静表示,“女人往往对军人生活有一个猎奇的情绪”。犹记得在2007年的中国,《士兵突击》火遍大江南北后,不少女孩迅速组建了“许三多后援团”。

  另一方面,女兵题材也一样能吸引男性,“汤小米她们这些女孩不但能力强,而且年轻漂亮正处于豆蔻年华,毫无疑问对男性观众的吸引力也很大”,《麻辣女兵》的出品方相关负责人吴玉江也表示自己在前期策划时就已经考虑了该剧对两性的吸引力。而最终数据也恰如他所估计的一样,“我们男女观众的比例是46%和54%,可以说达到了我们的预期”。

  ■ 制胜原因

  女兵为女性观众励志

  而当军旅题材剧里的主角换成女性后,更能拉近剧集和部分女性观众的距离,并让她们在主角的身上看到一些励志的力量。比如,不少女网友就在《麻辣女兵》的汤小米、《战旗》的戴金花身上找到了正能量。

  依照吴玉江的说法,“女性作为外来者闯进从来都是男人世界的军营,还能在里面建功立业,这恰恰弥补了很多女性在心理上的缺失”。无论是戴金花带着一帮大老爷们屡次狙击日军侵略村庄的行动,以及《狂飙支队》里小夫人打日军、截军火、美人救英雄的情节,都让很多观众感同身受。

  社会学家李银河也表示:“人性是很丰富的,谁规定了女性一定要温柔呢?这些剧就能抒发女观众内心一部分豪迈的情绪。”

  加入青春元素吸引年轻人

  《麻辣女兵》等女性军事剧另一个很重要的观众团体就是“90后”,这也改变了军事剧观众群年纪偏大的现状,吸引了更多的观众群体。作为湖南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肖宁曾经和何静探讨过军事剧的年龄层的模式,“老年人看历史、中年人看战争场面、女性看男性飒爽英姿,而年轻人应该是要看里面的青春”。于是在《麻辣女兵》里,汤小米会街舞、会跑酷,林木子擅长破解密码等“黑客技术”……

  剧中“我勒个去”、“给力”等新新词汇层出不穷。最重要的是,里面六大主演都是“90后”少男少女,虽显稚嫩但足够原生态的演技也有强烈的“90后”烙印。

  ■ 演员自白

  ●王媛可(《战旗》中饰戴金花)

  女人温柔又坚强是最美的

  这个角色我非常喜欢,我之前演的都是小家碧玉的类型,而且我的体型比较瘦弱,很多观众都以为我也是那种性格,只有毛卫宁导演看出了我“爷们”的一面。你知道我是军艺毕业的,我们的军训时间比一般的艺术院校要长很多,这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能力。我原来也演了不少男性为主的抗战戏,看着他们那么威武,我当时就想如果能反串演一个刚强的有英雄气概的男人该多好,其实我心中住了一个男人。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我也觉得一个女孩子既温柔又坚强是最美的,她要有女孩子那种含蓄,但内心一定要坚强。现在很多女孩子既不能提重物又不能独自坐火车,其实是没有长大的表现。在微博上,很多女孩子都给我留言说很喜欢“戴金花”这样的性格,因为她不但有泼辣强势的一面,又有细腻温柔的时候。

  ●王洋(《麻辣女兵》中饰汤小米)

  女兵形象给我精气神儿

  我之前在上戏其实是国标舞专业的,所以在拍《麻辣女兵》之前,我没有想过自己会是这样一个形象,结果演了以后发现,原来自己是有这样的潜质的。可以说女兵的形象,给我带来一种精气神儿,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另外一种突破。

  当然拍军旅戏的时候,我们都感觉挺苦的,要知道普通女孩去部队体验学习的就比较少,我们为了这个戏还专门强化训练了几个月,结果到了现场发现戏份还那么多,我就觉得更苦了。而且在片场我有好几次支持不住了,总觉得要生病了,晚上回去我就想我不能倒,我一倒,大家都要停工了。所以也很神奇,我那三个月有四五次要感冒、发烧的迹象,结果第二天都神奇地好了,我觉得信念特别强大。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