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对网络编辑媒介素养的新诉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普及率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网民使用率为48.7%,中国域名总数为775万个,中国网站总数为230万个。[2]由此可以看出,网络与人们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并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的飞速发展本身对网络编辑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是实时性和动态性的,它要求信息的更新速度快,这对网络编辑的采编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以网络新闻编辑为例,需要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同时要对事件背后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不断凸显新闻亮点,将网络新闻做深、做精,做得更加吸引人。
海量的网络信息对网络编辑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是海量的,并且良莠不齐,可以说很多信息真假难辨,这就要求网络编辑要认真甄别,剔除虚假信息,并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整合和评价,给广大网络受众树立一个正确的导向标,及时合理引导社会舆论。网络编辑要不断提高如何处理和高效传播网络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切实承担起和履行好作为一个网络编辑的责任和义务,这成为网络信息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非理性情绪的集散地,由多种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积下来的社会情绪在网上蔓延扩散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当前的网络言论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各种阶层思想分流,国内外各种文化交织碰撞。这也要求网络编辑切实提高自身素养,真正承担起网络信息传播把关人责任,批驳错误言论,帮助网民认清事件真相,积极引导网上舆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成为当前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比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更快、更开放、更自由,甄别信息真实性的难度也就更大。网络虚假信息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一些负面的信息,以讹传讹,一个小的虚假信息可能演化为一个严重事件,比如散布虚假的地震信息可能引起某个地区的恐慌等。这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影响网络新闻信息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这一基本职能的履行。同时,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传播格局的改变,无疑更进一步加剧了虚假信息的危害性。这就对网络编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网络编辑具有更高的媒介素养,能切实承担起网络媒体把关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