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介语言是媒体向受众呈现社会现象与传达社会文化意义的载体,是媒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论文探讨媒介语言的建构,以及不同建构方式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作者认为媒介语言的建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符号学,以及编码和解码,是媒介语言建构的重要方式。由于媒介语言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新闻媒介工作者应该学习和掌握媒介语言建构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更为有效地向受众展现客观世界。
【关键词】媒介语言;语义学;符号学;编码与解码
以英国学者为代表的媒介研究流派,主要关注六个方面的媒介问题:媒介机构(media institution/organization)、媒介种类 (media type/form)、媒介技术(media technology)、媒介语言(media language)、媒介受众(media audience)和媒介呈现(media representation)。媒介机构主要讲媒介的经营管理,媒介种类(形式)是指报纸、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技术是讲大众媒介生成的技术手段;媒介受众是指各种媒介形式的消费者;媒介呈现是指媒体通过对媒介语言的设计来表达某种意义。
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是社会与文化意义传输的纽带。报纸,通过文字与图片把意义传递给读者,电视通过声音与图像把意义传递给观众,而电影则通过更丰富的手段传递意义,除了人物对白、画面、音响以外,还有叙事角度、剪辑手法、配乐等。媒介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即媒介语言)将信息传递给了受众,架起了大众理解社会与文化的桥梁,并影响着大众的世界观。本文主要探讨媒介语言建构的三种方法:语言学、符号学,以及编码与解码。
什么是媒介语言
了解什么是媒介语言需要弄清语言与媒介语言的差异,不能简单地将语言等同于媒介语言。语言是人际沟通的语言符号,主要指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的语言交流活动,比如你我之间的对话、书信。狭义的语言分为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包括说话的声音、语调,视觉语言包括文字。狭义语言的沟通途径,主要是面对面的沟通,是个人使用声音和形态动作来表达意义,实现人际沟通的目的。
媒介语言已经摆脱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形态,是用于大众传播的符号,是信息与娱乐的表现方式,包括的内容非常广,也有视觉与听觉之分。视觉语言除了文字以外,还有色彩、图片、照片、动态画面、形象设计、壁画、雕塑等多种形式。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和美国知名的《时代》周刊都非常重视其封面的视觉冲击,每期杂志的封面都能通过简短的文字与生动的图片信息向读者传递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听觉语言除了话音之外,还有音乐、音响效果、背景声音等多种形式。这些媒介语言形式大都与现代媒介技术、传播方式密切结合,在媒介技术的发展下不断产生新的形态与传播方式。
在媒介语言的研究中,语言学和符号学对当代大众传媒的信息传递和内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编码和解码也是媒介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
媒介语言中的语言学:语义与语用
媒介语言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语言文字符号,平面媒介尤为如此。对媒介语言文字的审视角度来自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语义学研究语言符号的内在意义,语用学则是研究语言符号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比如:他送了我一朵玫瑰。从语义学的角度理解,就是他送了我一朵玫瑰,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但从语用学的角度理解就不同了,我们就会考虑这个人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喜欢我”或者“他向我表达爱意”。这就是语用学的角度了。
在这里,我用“9?11”的例子来说明在电视讲话或新闻报道中准确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当天在电视上发表演说,布什说过“to hunt down those folks responsible”这样的话,他用“folks”指恐怖分子,但“folks”除了有“人、人群”之意以外,在口语体中它通常是对“亲属”“亲密的朋友”的称呼,当天的电视讲话播出之后,布什就因为使用这个词受到很多人的反对。后来他又说“Today our nation saw evil”,用“evil”(邪恶)这个词来指恐怖分子,有人又反对说evil是抽象名词,是看不见的,他的所指太不明确。布什在使用“the use of war”(战争)这个词时也引起了争议,他说“If a nation is at war, everything is changed. The solution is military”,强调军事战争,受到参加过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的老兵和反战组织的反对。布什还用了“war against terrorism”,有人反对说恐怖主义是主义而不是人,没办法用against who,这个说法还是不明确。布什又用“crusade”这个词,将战争比喻为十字军东征,受到穆斯林的反对。在描述抽象概念的时候,词汇难以达到精确。我们在写作新闻时,对语义的选择非常重要。
国外媒体对“9?11”事件使用的词汇,其语义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我做了一个初步调查,发现英美主流媒体使用了几十个词汇来评述“9?11”事件,这里选出一部分介绍给大家:最初用“terrible thing”(可怕的事件),这个短语的语义太平淡了;接着用了“shocking act”(令人震惊的行为),此短语的意思也很平淡,没有感情色彩;之后又使用了“appalling attacks”(骇人听闻的攻击),“fanatical assault”(狂热而失去理智的袭击),有了明显的感情色彩,但谴责恐怖分子的语气仍然不强烈;随着全球舆论对恐怖主义的谴责,媒体使用的词语越来越具有强烈谴责的意义,如“murderous violence”(谋杀性的暴力行为),“unimaginable crime”(不可想象的罪行), “unspeakable evil”(不可言喻的邪恶),“ungraspable tragedy”(不可估量的悲剧),“immense catastrophe”(天大的灾难),“apocalyptic atrocity”(毁灭人性的暴行),最后使用了“mass murder”(大屠杀)。
由此可见,语言使用者通过词汇的选择,将其对待新闻事件的态度融入文字中,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义帮助读者形成深刻的意象与认识。媒体从业者要培养对语言的熟练掌握程度和对词汇语义的敏感意识,加强对媒介语言文字的关注与研究。
媒介语言中的符号学
对符号的研究是从研究语言系统开始的。瑞士人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符号学研究的先驱。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规则与结构组织起来的,每种语言都有它的规则和结构。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符号(能指)是任意的,但符号的概念(所指)则是约定俗成的,而且符号的意义可以在特定的情景中得以引申。简单举例来说,英文的rose是由四个字母任意组合的一个符号,它代表玫瑰的概念,指玫瑰这种植物,但它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植物本身了,比如红玫瑰被引申后表示热烈的爱情。男人送给女人玫瑰,不仅仅是送一种花,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由此可以看到,符号和它的所指以及它的引申义之间有很多的联系。在各种媒介形式中,符号的意义通常得以延伸与扩展。
许多学者认为语言就是符号,语言是由各种任意符号构成的。一些学者认为符号比语言更能传递意义,而且更为直接、精确。由于文化的差异,语言文字符号所指的概念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当跨文化交流中出现概念模糊或无文化对等现象时,符号可以超越语言,更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沟通。符号学指出语言和符号共同完成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有不同国别的人聚集的场所,图像符号一般都多于文字,或者符号和语言并用。比如,在国际机场里,男女厕所、行李托运、车站的符号比文字更为通用,这体现了符号具有跨越国界、文化、语言的社会共同含义。
符号是构成媒介内容的元素,也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当代的符号学研究已经远远超越了语言符号的范畴。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时间符号与空间符号、图标符号和指示符号、像似符号与抽象符号,等等。
在符号学的研究过程中,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研究对当代符号学的研究影响最大。索绪尔主要研究语言符号,而皮尔斯则重点研究非语言系统的符号。符号学在媒介研究中的运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法国的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则是媒介符号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论著《符号帝国》堪称符号学研究的经典,巴尔特认为符号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他曾用传播者(SENDER)→信息/符号系统(MESSAGE /SIGN SYSTEM)→受众(RECEIVER)来描述传播过程。巴尔特还指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它仅是通过各种符号的组合而呈现的世界,符号主要通过代码与惯例来传达社会意义。巴尔特对符号在媒介形式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看法:第一,对于媒介所呈现的符号的理解需要依赖社会文化知识。第二,对媒介中的符号的统一认识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限制,符号的意义必须得到特定群体的认可才能得以实现。第三,符号是通过差异系统来传达意义,也就是说,符号本身是没有意义的,符号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和其他符号存在着差异。一为什么是一,就是因为还存在二、三和四,必须通过比较、对应才能看出符号的意义。第四,符号和受众的社会层次、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对它的接受和理解可能会因为“解读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义。由于受众不同,符号的意义可能是模糊的、多义的、变化的,因此,媒介符号的意义并不能像设计者预想的那样完全地被受众所接受并认可。
媒介语言中的编码与解码
编码和解码对媒介语言的构成与理解非常重要。编码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合成为可供受众识别的、解读的媒介文本;解码是解读媒介文本中的各类符号,如同破译密码。编码可称为打包,即用符号将欲传递的信息包装起来;解码可称为拆包,即将获得的包裹打开,以获得里面的信息。要想受众成功地解码,需要媒介工作者进行适当的、正确的编码。
大众媒介的编码主要指供媒介使用的、大众接受并认可的社会码,也是媒介码,这种代码的编码和解码必须依赖于传递者与受众之间的共识,而并非是展现个性的任意编码。
媒介码主要分为技术码、象征码、文字码三类,它们相互依赖,常常并存于同一个媒介作品中。技术码是通过设备来编码的,如电影制片时,需要利用摄影机的角度、镜头的选择、画面的构图、快门的速度、景深、光线和多机拍摄等技术手段来确定要表现的内容。通常媒介中的编码离不开现代技术。
象征码是实实在在的、能够传递信息的物品,它不同于符号学中的象征符号。象征码包括场景、物品、人体语言、衣着、色彩、音乐等内容,它们都能向受众传递丰富的信息,如黑白颜色传递历史怀旧感,而彩色则传达现实生活感。
文字码,包括标题、正文、图片说明(或字幕)、话语和风格(书面与口头,正式与非正式)等内容,文字的编码是信息最直接传递的手段。拿新闻照片为例,相同的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技术码)去拍摄,获取到不同的场景(象征码),加以不同的标题或文字说明(文字码),出现在不同的媒体上,能够反映媒体的风格,并能充分体现不同媒体对待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态度。
编码、解码和社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编码时必须考虑自身与受众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编码是生成媒介文化的重要过程,编码的手段不同,它生成的媒介文化内容与形式就不同。解码在不同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我们常常参照我们自身的经历去理解媒介作品。要使编码在受众身上发生预想的效果,我们需要了解受众的身份概况,如解码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社会阶层、立场等,以及他们的文化背景与文化经历,了解媒介作品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中传播,这样才能让媒介产品更好地被受众理解和接受,才能影响目标受众的世界观。
不同媒介的编码方式各有不同,新闻话语的编码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报纸新闻语篇中,最明显的编码形式是版式设计以及新闻的标题与照片。黛安娜去世后,英国四家报纸用不同的照片、标题和版面设计表达了相同的态度——哀悼黛安娜,呼吁女王降半旗、出面纪念黛安娜,《卫报》则合用了这四家报纸的头版来做它自己的头版。即使不看报道中的详细内容,我们也能领会到《卫报》反映的强烈声音。
新闻报道通过使用图片、文字、版式、画面、声音等来表达内容,传递信息,向受众表达意义。电视新闻语言的编码需要大量使用非语言符号,其中包括播音员的言语风格。BBC、CNN都非常强调每个新闻主持人不同的播音风格,中国的电视媒体较多地强调播音员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对他们独特的个性不太重视。声音的编码包括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质量、声音的节奏、口音、方言和语言的种类(语域)等方面,它对广播媒介尤为重要。
编码的文本分为开放式文本和封闭式文本。开放式文本指读者想象的空间极大的文本,例如广告语、歌曲、诗歌。一些经典的广告的画面与文字是典型的开放式文本,给受众留下了许多感受与想象的空间。封闭式文本指读者基本上按照字面意义理解的文本,例如通知、告示、说明。文本编码有不同的风格,也有很多的技巧。
结 语
本文讨论了媒介语言及其三种主要建构方式。媒介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决定了媒介语言的不同形式,相同的媒介语言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中有不同的解读。不可否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是受我们接触到的媒介语言所影响的,媒介语言帮助我们建构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依赖于媒介语言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新闻媒介工作者应该重视媒介语言对受众世界观的影响,合理运用媒介语言的不同形式,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使受众通过媒体了解的世界离客观世界不远。(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莫里斯?梅洛?庞蒂.符号[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