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口碑两极分化 台词有味还是不说人话--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一代宗师》口碑两极分化 台词有味还是不说人话

万旭明

2013年01月10日08:05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对王家卫来说,争议从来都是常态。他的慢镜、空镜、特写、独白、暧昧不明的氛围、破碎留白的叙事,对他的影迷来说是泪点,对其他观众来说却是槽点。这样一个风格化,并且一直坚持风格化的导演,在他的新片上映之时,有人看得泪流满面,有人看得呵欠连天,其实都不足为奇,毕竟所谓风格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其中的关键不是你是否喜欢《一代宗师》,而是你是否喜欢王家卫。因此,在此诚心提醒一句:王粉乱入,非粉避坑。

王家卫的变与不变

从《花样年华》到《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仍是一部王家卫的电影,尽管开场是一幕非常袁和平的、硬桥硬马的动作戏,但紧接着便是梁朝伟的独白响起,这一刻你会明白,久别重逢依然王家卫。甚至影片末尾,梁朝伟穿起西装一路走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令无数人想起《花样年华》中的周慕云,连王家卫自己都说,曾想拍一场戏,让梁朝伟扮演的叶问遇到梁朝伟扮演的周慕云,后者恰是一位武侠小说作家。所以你看,从《一代宗师》到《花样年华》再到《2046》,王家卫其实一直在拍同一部电影,做同一件事。

但也不得不说,这也是“不那么王家卫”的一部电影,尽管叙事仍被不少观众诟病为“支离破碎”,叶问传变成了宫二传,张震练出了八极掌一等奖却只得区区三场戏,赵本山师徒的出现更是令人意外,却仍然不妨碍《一代宗师》成为“最容易看懂的王家卫作品”。编剧徐皓峰的加入对王家卫的影响也很大,前者常年致力于民国武林研究,被后者调侃为“活在民国的人”,而在影片中,梁朝伟金楼闯堂时,一人单挑八卦掌、形意拳等各路前辈,层次分明、干净利落、节奏明快,表面上看是适应剧情需要,可那一句句拳法经义的解释,又何尝不是对逝去武林的一次回顾展览呢?从那些对着树洞碎碎念、跟凤梨罐头聊天的自说自话、自我封闭中走出,王家卫虽仍旧暧昧不明,却终于从“见自己”走向了“见天地,见众生”。

有人叫好:

台词有味,腔调迷人

早在《一代宗师》媒体场时,就有人看到泪流,不少人给出好评:“武林被王家卫拍成了诗”、“对镜头的掌控已近出神入化”。

影评人“奇爱博士”就不吝盛赞为:“镜头几近完美,情绪的空气令人沉醉。他没有改造功夫片模式,而是化类型为自我精神世界的诗意表达,与《东邪西毒》如出一辙。”

影评人“桃桃林林小淘淘”评价道:“有几场动作戏很好看,叶问金楼闯堂、送葬、火车站刀下连成线的棉絮,既有气势又有视觉美感。有锋有韵的台词,一板一眼的武功,徐皓峰想拍的武林让王家卫给拍成了。”

影评人“木卫二”则评价为:“台词有味,腔调迷人。一部动作电影的高潮部分不是锋芒毕露的打斗,反而是一段暗潮涌动的真情告白,这恐怕正是王家卫得意之处。无论是阿飞和周慕云的60年代,何宝荣跟黎耀辉的97大限,周慕云小说里的2046,这些人总在试图找回记忆却不得其法,他们的缺憾都指向了过去,然后合二为一,这便是贯穿多数王家卫的时间主题。这就是王家卫的三板斧,而三板斧足以成大师。”

有人差评:

不说人话,不知所云

然而,影片在进入院线后,观众的反应却是:“很少看到一部电影,开场时卖得一个座位都不剩,情侣都只能上下两排拆开了坐,结果还没剧终大家就陆续离场,连扫地大妈都进来了。”“不说人话”、“不知所云”、“没有故事主线”、“说好的叶问呢”……诸如此类的质疑不绝于耳。

宁财神就在看片后毫不留情地批评道:“从头到尾,这个电影就在牛逼和傻逼两极间来回跳跃,可惜的是,傻逼的时候居多。”他给出的理由有三:一、武戏比《叶问》精彩,文戏比《叶问》弱,比王家卫过去所有的电影都弱,弱很多。二、感觉这个电影是叶问和宫二的传记,想强行捏在一起未遂,而且张震跑错电影了。三、台词看着很稠,就是一江湖片儿汤话加各路高僧活佛心灵鸡汤除以二。

其实,即便是王家卫粉丝,也不乏给出差评者,影评人藤井树就评价道:“早十年让我看到此片,我会张大嘴巴惊艳不已;可惜十年后的今天再看,就觉得不过如此。说到底,无论外在形式还是核心灵魂,《一代宗师》都只是在重复王家卫的旧日之作。谈不上创新,更无从超越,就算他从未涉足的动作戏,也不过是换一种形式的怀旧而已。”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