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事业编制”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的7名哈尔滨研究生,帮人“代刷”火车票而被刑拘的广东夫妇,为救被车撞到老太太而献出花季生命的河南女孩沈玉琼,“房妹”、“房姐”、“房叔”……近期的新闻事件如走马灯式地来了又走,热点之后又有热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移动互联网,虽然类型不同,但传播的内容无外乎喜怒哀乐,有感动,也有愤怒,还会有无奈。
媒体特性不同,传播规律不同,为原本就复杂异常的舆论环境增添了更多的变数。为此,新媒体版推出“关注媒体新生态”系列报道,聚焦当下舆论热点,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关系作用,希望探寻舆论传播规律,对当下的媒体建设、社会管理提出建议。
——编 者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更像是兄弟关系:一个跑得比较快,一个比较沉稳;一个比较感性,一个比较理性。传统媒体应利用所办的微博发挥第一拍作用,利用所办的网站发挥第二拍作用,利用自己的版面、电视报道发挥第三拍作用
去年年末,一个名为“王流浪2012”的用户在微博上实名发帖,称自己是黑龙江省双城市电视台的女主播,被胁迫与当地一位人大代表发生并保持不正当关系。“女主播”、“人大代表”、“不正当关系”等关键词,让这位女主播的“粉丝”和微博转发次数迅速攀升,此案也成为近期网络反腐的一个事件。几天前,涉案的人大代表被双开批捕,距其被举报仅过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
1月10日,认证为“记者刘向南”的微博博主发帖,引发了“80后美女副市长”的讨论。质疑、反驳、爆料、证伪、再质疑,通过微博、网站、报纸等多种媒体形态轮番传播。
最美叔叔、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战士,汇聚了社会的正能量,“房叔”、“表叔”、“官员艳照门”暴露出社会肌体的脓疮。伴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信息制造和传播过程,无论快慢,无论传播能力大小,无论专业与否。
改变而非颠覆
因各自传播方式不同,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发起、推动和消解舆论议题中有某种“默契”和分工
在社会分层加剧、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冲突增多、社会舆论呈现躁动表征的大背景下,人们使用新媒体的门槛一再降低,从最初专业人士把控的计算机,到每个普通人在地铁里用手机翻看微博、微信,网络使话语环境开放,渠道丰富,表达多样。
“网络激发了民众潜伏已久的话语表达欲,人们一旦拥有了‘麦克风’,必然会设法用好用足用出个性。”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谢新洲说。
虽然新兴媒体应用广泛,但传统媒体在提供真相、提供深度信息上占有绝对优势。根据一项数据分析,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深度的新闻、人文、娱乐时尚类信息占据下载量前列,都是由传统媒体提供的。真正依靠互联网提供信息的只是少量的APP客户端,总体在量上还是有限的。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认为,传统媒体仍然占据了原创内容的前端,是原创内容的供应商。深度的信息,尤其是公共事件真相的挖掘、调查报道还是由传统媒体完成的。
“新兴媒体的优势不是深度而是速度,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微博等最快速地获得各种事件的碎片信息和表层信息。获得信息后公众参与评论,也就是舆论的形成主要来自于新兴媒体。因此,快速获得信息,继而生成舆论成为新媒体的两大功能。”张志安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兼斌认为,在今天的舆论场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组成了一个立体的、相互交融推动的舆论场。在我国的信息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因为各自传播方式不同,在发起、推动和消解舆论议题中有某种“默契”和分工,在一些公共事件的推进过程中,发挥着各有侧重的公众告知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网络舆论映射社会心理
有些看似地方性、个别性的事件引发大众热议,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民众感受中的某些方面有直接或内在的关联性
为了“事业编制”而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的7名哈尔滨研究生,帮人“代刷”火车票而被刑拘的广东夫妇,为救被车撞到老太太而献出花季生命的河南女孩沈玉琼,这些地方性事件,发生于原本不被人们关注的草根阶层身上,继而变成全国关注的事件。一件小事变成大众讨论的话题,一个普通人物成为媒体焦点人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张志安认为,小事件的炒热蹿红以前也存在,比如在天涯论坛里,很多社会事件也会发酵,但速度远没有这么快。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爆炸式病毒式的传播,加之社交媒体的进入门槛低,转发和评论更为简便,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汹涌的网络民意。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仅在于技术的进步。
地方性议题和小事件能够迅速燃烧蔓延爆炸,成为全民狂欢式关注的焦点,背后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公众对公权力滥用、贫富差距、官员腐败,有着强烈的怨恨,对一些公共事件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张志安说。
以“80后美女副市长”为例,从事件被微博爆料,到高居某门户网站新闻评论排行第一,只用了短短数日。原因在于该事件牵动了公众对于提拔和晋升规则、人事信息公开透明等敏感问题的看法。
金兼斌认为,有些看似地方性、个别性的事件,常常会演变成全国性的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的事件,这其中,事件本身必定具有某种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民众生活的感受具有直接或内在的关联性和提示。
“公众在微博上会选择性地进行评论和转发,当真相没有出现的时候,更容易使流言变成公共事件。”张志安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应该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第一时间澄清信息,核实信息,第一时间传播真相,传播事实信息,“当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流言(谣言)已经跑遍全世界”,流言总是容易更快地传播,因此必须更快速地在扩散之前去阻击它。
不同媒体形态的共存之道
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好微博平台,第一时间传播信息,然后利用报纸版面进行翔实的报道、分析和背景介绍
每当一种新型媒体出现,关于媒体的“新”“旧”之争就会引发一番争论。市场、运营和管理体制的差异,时效性和准确性的权衡,互动性传播和控制性议题的矛盾,精英词汇和草根话语的错位,海量信息与有用信息的取舍,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总是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
简而言之,传统媒体原先对社会事件的告知功能,部分被具有“自媒体”属性的各种新兴媒体消解。而传统媒体的议事等功能则难以被网络替代。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要努力寻求将自身特色与新技术新潮流相结合,在充分发挥自身固有优势的前提下,结合互联网技术,更新网络化服务。在一个人人都能挖新闻的时代,从报网互动到与微博深度整合,传统媒体借助网络平台已经开始形成具有自主品牌的影响力,是媒介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者。”谢新洲说。
“在网络传播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传统媒体没有一个网络平台,依靠传统的版面,速度肯定是慢了。”张志安认为,传统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好微博平台,第一时间传播信息,然后利用报纸版面进行翔实的报道、分析和背景介绍,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
事实的调查更多依托传统媒体来验证,因为传统媒体更有专业性的保障。传统媒体应利用所办的微博发挥第一拍作用,利用所办的网站发挥第二拍作用,利用自己的版面、电视报道发挥第三拍作用。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互补性远远大于其取代性,”张志安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更像是兄弟关系:一个跑得比较快,一个比较沉稳;一个比较感性,一个比较理性。兄弟携手,才能发挥互补的作用。”
(插画:李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