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成全国人大首位女发言人 微笑应对"咄咄逼人"--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傅莹成全国人大首位女发言人 微笑应对"咄咄逼人"

2013年03月05日07:33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傅莹。记者顾展旭、庄小龙 摄

  大会发言人傅莹介绍本次会议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新华社 发

  昨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会议首位女发言人傅莹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一头银发,知性淡雅,在这场“首秀”上,傅莹充分展示了女性的柔和平易之美,亲和中却又不失刚硬,更微笑着巧妙回应了日本记者有关中国外交“咄咄逼人”的问题。柔中带刚显示出傅莹作为女性发言人的特色,有外媒如此评论:强大的中国更需要柔和的声音。

  鞠躬为首秀迟到表示抱歉

  昨日的新闻发布会备受瞩目,发布会在11时开始,但不到10时在大会堂前面排队等候进场的记者早已经排出了几十米的长龙。10时左右,记者开始进场。由于记者人数众多,很快就将新闻发布会挤得水泄不通。摄影、摄像的机器和镜头在座位席后摆成“长枪短炮”方阵,场面很是热闹,很多后来的记者没有座位,先到场“占座”的记者被工作人员劝说,才按照秩序坐下。

  比原计划的11时超过几分钟后,傅莹步入发布会现场。年届六十,一头银发,戴细框眼镜,深蓝色的外套,佩戴深色水晶项链及耳环,显得知性又淡雅,傅莹被誉为“一头银发的美丽女士”。她微笑着对记者招手致意,鞠躬后方才入座。

  对于自己的“迟到”,傅莹特意向中外记者道歉:“来得稍微晚了一点,大会堂的路径比较曲折,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全场顿时响起笑声。

  生于1953年的傅莹出生在内蒙古,1978年起任职于外交部,2009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傅莹以善于沟通著称,在外交生涯中展现的温柔与刚毅为她赢得“柔性危机专家”的美誉。此次,傅莹成为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第七位发言人,也是首位女发言人。女性的特质在傅莹记者会答问上展露无遗。傅莹声音柔和,语调和缓,亲和力十足,答记者问时就如同和记者“拉家常”,并不断报以微笑。

  柔中带刚不回避热点问题

  然而傅莹并不只有柔和一种面貌,适时的强硬也伴随发布会始终。有记者问到反腐这个热点时,傅莹表示要对权力的运行给予切实的约束,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去,此时她面容严肃,并将拳头握紧,引来摄影记者一连串“咔嚓”的拍摄声。

  日本共同社记者大熊雄一郎去年也参加了全国两会,他觉得傅莹与去年的发言人李肇星相比风格很不一样。“傅莹显得比较温和,还有一点紧张,但李肇星比较强硬一点,更加开放。”连续15年采访两会的亚洲通讯社记者徐静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人大和政协都由外交部副部长来担任发言人,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中国政府今后更需要把中国的声音向世界传达。通过外交部出身的职业外交官的口,能更好表达中国的声音。

  另据新华社电 (记者崔清新、安蓓、刘华)在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傅莹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7日上午闭幕,会期12天半。17日会议闭幕后,新任国务院总理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新任国务院副总理将陪同。

  傅莹说,今年一项重要改进是,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也列入预算报告。“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把它管好、监督好。”

  傅莹介绍,这次大会是五年一度的换届大会,会议议程多,都是事关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相关程序都有法律规定,所以需要时间保证代表充分讨论和审议这些重要议题。

  她说,在大会筹备过程中,大会秘书处根据改进会风的要求,对如何压缩会期做了研究,最终比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换届会议压缩了一天会期。

  她说,大会秘书处还研究制定了本次大会改进会风的具体措施,如严格控制会议经费支出;简化会场布置;提倡代表紧紧围绕大会议题发言;严格执行会议伙食标准;代表团统一乘坐大车出席会议,尽可能不封路;适当压缩大会简报;充分利用全国人大机关办公场所和设施,减少租用宾馆等。

  现场特写

  “你提到这个问题时 中国记者都笑了”

  日本共同社记者大熊雄一郎在新闻发布会上问道:“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时怎样缓和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的摩擦?”他特别再问了一句:“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听到这个,好多在场记者都笑了。

  这个问题本身就“咄咄逼人”。但傅莹始终微笑以对,她首先表示,关于这个说法最近一段时间听到不少,来自美国、欧洲的朋友也会和她探讨,可能不光是日本方面的看法。

  然后傅莹话锋一转,对日本记者说:“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傅莹说,在中国听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意见。“很多中国人包括媒体人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的时候,希望有更加强硬的姿态。”

  傅莹重申了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历史事实,并对日本记者说:“我希望通过你的报道能如实向日本社会传递这个信息,希望日本社会能倾听中国人民的声音。”

  为什么要提“咄咄逼人”,明白中国记者为什么发笑吗?大熊雄一郎说自己听到笑声时也很意外。而使用“咄咄逼人”一词,原来是他发布会前一晚才查字典查到的。大熊雄一郎说,在发布会前准备问题时,关注到中日之间的外交摩擦,他认为中国有些“比较尖锐的说法”,但比较尖锐的说法怎么用中文更好表达呢,他用日语的意思去查了字典,出来“咄咄逼人”这个词。“对这个词的具体意思,我也不能百分百理解。”(卢文洁、李栋、全杰、王广永)

  傅莹发布会精彩问答

  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其实你在中国听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是另外一方面意见,很多中国人的意见包括媒体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时,希望有更加强硬的姿态,这个差距是存在的。这是一个实际情况,我们要看到这个情况的存在。

  中国人经常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要双方都有这样的意愿,如果对方选择的是强硬的举措,选择的是背弃共识的做法,那么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我希望共同社的记者可以将中国的声音带给日本政治层面的人,带给日本的有识之士。

  ——回应日本记者关于中日问题

  现在生态和环境确实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包括我本人也非常关心。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没有雾霾,我家也有两个口罩,我女儿一个,我一个,但是还没有用过。

  ——回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环境质量”的问题

  吉米,你一定注意到在中国上上下下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是有着广泛的共识。我走过很多国家,也比较注意观察其他国家的情况,像中国这样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推进改革,确实是很少见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法宝,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成绩。

  ——回应美国记者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

  像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卫自己的安全,这对世界不会是一个好消息。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国防弱、遭人欺的沉痛教训。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历史记忆是深刻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稳固的国防。中国国防力量的加强会有利于这个地区更加稳定,也会有利于世界和平。

  ——回应路透社记者关于“国防支出”的问题

  傅莹简历

  傅莹,女,1953年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学毕业。

  1978年-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

  1982年-1985年 外交部翻译室随员;

  1985年-1986年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肯特大学进修;

  1986年-1990年 外交部翻译室三秘、二秘、副处长;

  1990年-1992年 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一秘;

  1992年-1993年 联合国驻民主柬埔寨临时机构职员;

  1993年-1997年 外交部亚洲司一秘、处长、参赞;

  1997年-1998年 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1998年-2000年 驻菲律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0年-2003年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2003年-2006年 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2006年-2009年 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9年-  外交部副部长。

  已婚,有一女。

  (资料来源:外交部官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