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微博上几乎满屏皆是雅安地震。从祈福到寻人,从献血捐款到奔赴一线……微博这个“自媒体”的信息集散、社会动员功能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不过,微博众声喧哗的特性也同时暴露无遗。微博上争吵声不绝于耳,各种谣言与假新闻被不断转发扩散,微博也由此呈现嘈杂、分裂、冲突。
灾难面前,如何才能汇聚微博的“微力量”,形成众志成城的“正能量”?雅安地震后不断变化演绎的“微博表情”“微博生态”,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微博上,要相信“我”,也要相信“他”!只怀疑不信任“他”、只批判不配合“他”,“我”就只能是孤独的“我”、微弱的“我”,甚至是传递负能量的“我”。
认清“我”的局限,是发挥微博“正能量”的起点。微博之所以被称为“自媒体”,就是因为它彰显出了“我”的价值。但也应看到,微博上的这个“我”是有局限的——“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有限,“我”可能会被蒙蔽,成为谣言的推手;“我”可能会被愚弄,落入商家的陷阱;“我”可能会被利用,成为骗子敛财的工具。“我”也有可能说谎,或者做出选择性叙述。正因为如此,波士顿马拉松发生爆炸后,外媒如此反思“推特”的作用:“一场灾难发生后的5分钟内,推特作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它开始帮倒忙。”
学会尊重“他”,微博“正能量”才会越聚越大。雅安地震后,红十字会微博募捐,结果收到的是一个个“滚”字回复!这缘于“郭美美”事件带来的后遗症,也缘于微博上长期存在的 “信任缺失症”。红十字会会不会贪污善款,地方官员有没有隐瞒灾情,地震救援队是不是尽心尽力?微博上一个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我”,面对一个个“他”,尤其是官员、官方机构时,却怀着“习惯性质疑”。实际上,这些“他”,不仅与“我”有相似的情感,甚至更专业、更有责任感。把爱心善款捐给专业机构,把生命通道留给专业救援队,地震救援才会更有序,更高效。相反,不尊重和信任他人,仅相信“我”自己的爱心,仅凭借一己之力,反而会帮倒忙,甚至成为被救援的对象。
灾难面前汇聚微博“正能量”,就是要弥合“我”与“他”的分裂、冲突,更多展示“我们”的力量。这不是要求微博上呈现一个面孔、一种声音,而是找寻共识,向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发力。毕竟,灾难面前,我们有着相同的情愫、共同的命运,也自当并肩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