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距离杭州西湖一箭之遥的浙江省委大院内,诞生了一本叫《今日浙江》的杂志。薄薄的,48个页码,黑白印刷,装帧简朴。
但就是这样一本刊物,却从此承载和记录了浙江20年的发展变迁,折射和聚拢了火红年代的风云激荡,提供和增强了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
同时,这本小小的刊物,也随浙江的成长而成长,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2年早春,年近九旬的邓小平同志南下深圳,沿途围绕改革开放,发表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讲话,直接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
几千公里之外的浙江,受此鼓舞,越发坚定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创办一本“具有较强政治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刊物,并明确刊物“在省委直接指导下工作”。
创刊任务交给了省委办公厅。
时任省委秘书长张友余找来办公厅副主任侯靖方,请他负责创刊的筹备工作,明确刊物的总基调是“促进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推动我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商定刊名为《今日浙江》。
时过20年,侯靖方对当年的创刊思路仍记忆犹新:“这本刊物,就是要梳理浙江改革开放的清晰脉络,记录浙江人民开拓进取的坚实脚步,为浙江在各个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刊物筹备工作紧张地进行。
省委办公厅决定侯靖方兼任主编,并相继从有关处室抽调了3位同志具体负责编务、发行和行政工作。在省委大院正大门边上的两间小平房里,《今日浙江》落下了“种籽”。
1992年8月10日,《今日浙江》出版试刊号。10月10日,《今日浙江》正式创刊。两天之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今日浙江》正逢其时。
作为省委党刊,《今日浙江》从诞生之日起,就沐浴在党的阳光下。
1993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为《今日浙江》亲笔题写了刊名;199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为《今日浙江》题词“创新”。
先后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李泽民、张德江、习近平、赵洪祝、夏宝龙同志,对《今日浙江》的一路成长,始终给予深切关爱和有力指导。他们把自己对浙江改革发展的战略谋划和理论思考形成文字,交由《今日浙江》发表,还对办刊宗旨、发展路径等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今日浙江》的长远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创刊至今,《今日浙江》共发表省委书记署名文章188篇。
李泽民曾专门来到编辑部看望工作人员,希望全体同志以政治家的眼光和党性意识,精心办好省委机关刊物。《今日浙江》出刊100期的时候,李泽民专门为刊物题词:“坚持党性原则,把握舆论导向”。
张德江要求把《今日浙江》办成浙江的《瞭望》。2001年10月,张德江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省报刊发行秩序治理整顿工作,明确提出保留《今日浙江》作为省委机关刊物,由省委主管主办,是“唯一省级党刊”。
习近平在每年的省委办公厅总结表彰大会上,都对《今日浙江》工作进行中肯点评,并明确指示办公厅要把宣传党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能。2006年8月9日,习近平专门对《今日浙江》办刊工作作出批示,提出“以高度增强指导性、以深度扩大影响力”的要求。
赵洪祝连续5年认真审阅《今日浙江》的年度工作汇报,并对进一步办好省委党刊提出要求、指明方向。2012年3月,赵洪祝再次充分肯定《今日浙江》,并提出了“以打造全国一流党刊为目标”的新希望、新要求。
2013年1月,夏宝龙对《今日浙江》办刊工作作出批示,要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带头“走、转、改”,围绕‘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做好报道和宣传工作,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扎根大地赋新诗
470期刊物,摞起来,厚“德”载物;摊开来,就是一条长长的浙江创业创新路。
因为始终在“省委直接指导下工作”,《今日浙江》有着红色基因:站在高处发出党的声音,俯身大地体察党心民心。
因为诞生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今日浙江》有着创新基因:不因循守旧,每一期都是新的开始;不安于现状,总是在不断的变革中与时俱进。
因为植根在从岩石中都能顽强生长的浙江大地上,《今日浙江》有着奋斗基因:把迎接挑战作为发展自我的机遇,在新与旧、进与守的僵持中找到突破的拐点。
因为置身在各级党委和干部群众的关爱中,《今日浙江》有着报恩基因: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把最精彩的时代乐章奏响在浙江大地。
风雨兼程、负重疾行。
20年间,《今日浙江》从月刊到半月刊,并创办了子刊《政策瞭望》和网站;从内部阅读到公开发行,触角遍及全国各地;从月发行量不足万份到突破20万份,受众面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从三四个人、人员兼职到形成采写、编辑、广告、发行、制作较为完整的职业团队;从负债20万元到有了一定规模的资产积累,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基本依靠约稿、来稿到本刊记者挑起发稿的大梁,并拥有一支由党委部门、专家学者和主流媒体共同参与的编外力量。
《今日浙江》与浙江发展共成长。在见证发展、记录历史的同时,自己也成为浙江创业创新史的一部分。
《今日浙江》初创时,既学人所长,充分利用好党委、政府部门的优势资源迅速起步,又不满足于在机关里摘摘抄抄、封闭运行,而是按照“既有党刊特色,又兼具一般刊物特点”的要求,多路并进、创新办刊,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1993年10月,第一个专业美编到岗;12月,第一个专业制作人员到岗;1995年7月,第一个专职记者到岗。
之后,又陆续选调和引进了一批新闻出版专业人才,逐渐形成了较为专业成熟的新闻出版工作团队。
1995年8月,《今日浙江》推出了第一个人物专辑《学习党的好干部杨东海》,并刊登了记者撰写的长篇通讯《人民的呼唤——党的好干部杨东海发现前后》。
这本专辑现在看来尚嫌粗糙,但它毫无疑问地成为《今日浙江》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起点,从此开始了从业余走向专业、从足不出户到迈进一线、从只闻其详到发出自己声音的转变。
20年间,遇到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重大活动以及重大事件,《今日浙江》都会适时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专题或专辑报道,确立了在浙江媒体业和全国党刊界的“今浙”品牌。
时至今日,《今日浙江》已经成为省委指导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浙江主流媒体中的重要力量,外界观察和研究浙江发展的重要文本和窗口。
同时,子刊《政策瞭望》突出调查研究,突出政策解读,刊物质量逐渐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
因为越来越得到广大党政干部的关注和认可,《今日浙江》在全省的有效覆盖率持续扩大,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基层农村、偏远海岛,都能看到这本刊物。北京中央机关和省外浙江商会组织,也能看到这张鲜活的浙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