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节热议"拿来主义" "好声音"怎让评委静心--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上海电视节热议"拿来主义" "好声音"怎让评委静心

庄小蕾

2013年06月13日08:00    来源:今日早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电视的现实,是缺氧。现在,中国电视正在集体吸氧。”昨天,在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论坛上,唯众传媒总裁杨晖这样说。

昨天的论坛,主要围绕“节目引进与原创”的论题展开。来的都是中国电视届的大咖:SMG大型活动中心总监、《中国梦之声》总导演王磊卿;星空华文副总经理,前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越策越开心》制片人张一蓓;深圳卫视节目总监、《年代秀》总制片人易骅;上海新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以及刚就任酷6网CEO的前浙江卫视副总监,《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总策划杜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6个月,有30多个模式节目登陆中国荧屏。模式竞争进入爆发期,有人甚至提出,中国电视已经进入了“说明书时代”。

“拿来主义”是否会让中国电视人产生惰性,阻碍本土创意研发的脚步?中国原创节目的自我开发,出路又在哪里?

昨天,大咖们都说了掏心窝子的话。

自《中国好声音》去年一骑绝尘之后,2013年成为模式节目的“井喷年”。据统计,今年将有30多档模式节目,由周末黄金档延展至日常时段,新节目几乎全部来自国外。

引进模式,当然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做法。在《年代秀》总制片人易骅看来,现在从电视台领导到观众,大家都比较浮躁,经受不了失败,“所以我们会选择拿一个成功的模式过来。”

唯众传媒总裁杨晖曾成功推出了原创节目《波士堂》。她认为,中国的电视届正处于一个缺氧的状态,引进国外的先进模式,就是“吸氧”:“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习,实现自身生产流程的再造,然后进入那个话语体系。中国现在就像一个暴发户,有钱有市场,但不会说MBA的语言。我们到了伦敦(和那里的电视人交流),也会出现这种问题,你跟他说话的时候,他说你再重复一边,然后他会将你的意思转化为一个专业术语。”

经受不了失败,30多档模式节目井喷

没有吃透宝典,模式也救不了团队

不过,模式救不了一个台,也救不了一个团队。美国的著名选秀节目《The x-factor》被先后引进,改头换面成了《激情唱响》和《中国最强音》。但这两个节目的口碑都不行。

刚从湖南卫视跳槽到星空华文当副总经理的张一蓓就吐槽说,为什么有的台引进模式也没做好,就是因为他们在各方面都打了折扣,“同样是请嘉宾,这四个大牌和那四个大牌一样吗?”

在易骅看来,吃透宝典的过程,也是自己重新制作宝典的过程。

《年代秀》的版权来自比利时,它的宝典比较简单。素材不够,易骅就自己看节目,自己做宝典。比如一个VCR要多长,由多少个镜头组接,主持人拍摄的机位有几个,灯位有几个等等,都细细标注出来。

杜昉也透露说,《中国好声音》的录制现场为什么那么“拖”,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就像品茶和品酒一样,导师听完一个声音以后,必须先停一下,我们的人就跟他们聊天,让他们心里平复一下,停一下以后再来。如果五首歌十首歌听下来,他要疯了。因为《好声音》是以声音为第一标准,所以每个选手当中必须停5分钟,让评委静下心来。”

“我自己做节目,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就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宝典。但同样的节目,价值观是一样的,节目中所表达的内容是相通的。基于这一点,其实时间长一点、短一点,或者改掉一个环节,或VCR剪辑的方式有所不同,这都不是大问题,最重要的是呈现出同样的价值观,一种共同的态度,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易骅说。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