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15日电(赵光霞 叶利明)2013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12日至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30多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童兵教授7月14日上午在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发表演讲。
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中,童兵围绕“关于中国民意调查若干问题的思考”这个话题,向传媒学子们分析了中国民意调查的现状,就民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童兵认为,民意是一切社会机制运行的基础, 而民意的核心是公共事务。民意调查,又称民意测验。讲座初始,童兵为学员们详尽梳理了民意调查在美国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史。童兵介绍到,182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人报》对当年的总统选举进行的选民态度与投票情况测验,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意测验。而中国最早的民意测验则是由留美心理学硕士张耀翔于192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14周年庆祝大会上举行的“时政热点问题”民意测验。
历经90余年发展的中国民调事业目前仍方兴未艾,并大致由这三部分构成:以国家统计局系统和城乡调查队为代表的官方调查机构,以国际知名品牌尼尔森、盖洛普和国内央视索福瑞为代表的商业调查机构,以高校或科研院所成立的民调机构为代表的高校调查机构。而商业型调查机构在其中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童兵认为,我们在做民调的时候,应该注意思考这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怎样看待民调的数据?他指出,首先应该尊重事实,尊重数据。中国民调数据最值得做的就是数据的二次开发,数据的深度解读,但是拘于限制,目前中国并不具备这项条件。其次是民调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最后,要辩证地看待和使用民调数据,认真解读数据。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克服民调操作中的非理性因素?童兵认为,第一是尊重受访者。第二,对事实负责,对数据负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第三,谨慎使用民调数据和结论,尤其是公开见报的数据和结论,做到内外有别。第四,稳定访员队伍,提升访员素质和水平,加强对数据的二次挖掘。
童兵指出,民意调查在未来两三年将会更加热门。而中国的民调自1979年恢复,几十年来,其理论发展一直比较薄弱。基于此,在演讲的最后,童兵对当今的新闻传播者及在场的传媒学子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在民调的理论发展上能有所突破,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舆论和民意调查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