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国际影视节目展在京举行,“雷剧”又成了热门话题。从去年的“抗日神剧”到今年的“古装雷剧”,现代生活剧也不乏“雷”的趋势,虽然批评声不断,但雷剧却收视骄人,这一现象令业内人士备受困扰。很大程度上,新媒体平台成为雷剧的主要推手,追逐话题、不问是非的特性使得网络成为雷剧滋生的大平台,传统电视台则在美誉度与高收视率带来的经济利益之间两难抉择。
如何定义雷剧?电视周上,导演杨阳说:“雷剧是一种跟从,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想用一种表面化的,可能逻辑都不清的东西,只是为了取悦人们感官上的满足,狗血台词和段落,完全凭表层吸引观众。即使它们赢得高收视,但一定不是高级的产品,在艺术和思想层面不高级,也不会在人们心中留下。”
在著名电视人张海潮看来,“雷剧”只是中国电视剧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一个怪胎,并不代表中国人的审美品位会逐年走低。日前,由他主编的中国电视剧市场《剧领天下——2012-2013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正式出炉,书中发布电视剧市场的权威数据,并对在网络视频冲击下的传统媒体进行了深入分析。张海潮认为,虽然有很多社会资金一直想进入影视业,但中国电视剧产量不会出现井喷式增长,现在美国一年的产量5000集左右,而中国已达到1.7万集,而各卫视黄金时段一年首播电视剧消费量在8000集上下。现在中国电视剧产业处于一个稳定期,大幅回落和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都不大。
投机取巧糊弄人长久不了
记者:去年,您个人特别喜欢的电视剧有哪些?
张海潮:坦白说,可能做这个行业要求比普通观众多,所以近来让我觉得十分满意的剧不太多。这两年市场急功近利是非常明显的,产量在增加,但精品少见。
记者:2013年,尤其是即将结束的暑期档,观众、媒体和业内人士都在集体声讨雷剧,但另一方面,几部雷剧像《天天向上》、《新洛神》收视率都高居全国同时段收视排行榜首次位,所以电视台愿意给雷剧提供很大的播出空间。您认为,国产电视剧品质集体下降能否视作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张海潮:我不这么看。现代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眼界也越来越开阔,每个人的欣赏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也会不断提高,这是规律,我就不信中国人会长期喜欢低端的雷剧。
记者: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张海潮:总的来看,电视剧行业的确到了一个节目形态、表现手法需要升级换代的阶段,要大大增强剧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为什么很多题材非常好的剧目收视不理想?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段的落后。我认为中国电视剧到了全面升级换代的阶段。就像去年的《中国好声音》带动综艺娱乐节目升级换代一样,综艺节目从制作理念到营销方式完全升级了。现在也需要一部好电视剧作为标杆,只要有一个出现,市场资源马上跟风走,受众需求是最大的驱动力,制作公司跟钱没有仇,演员对出名没有仇,电视台跟扩大影响力没有仇。受众需求是最大的驱动力,再浮躁,最终也会回到总体规律上。比如,《潜伏》就是悬疑剧的一个标杆,往后谍战剧火了好几年,但即便是《潜伏》,和美国好的悬疑剧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的剧目质量提升空间还很大。此外,受利益驱动,一些只能拍10-20集的故事硬要拉长到40-50集。大量往里面注了水的内容,观众能买账吗?没人是傻子,投机取巧糊弄人是长久不了的。
对话张海潮
现在是升级前的静默期
记者:哪些现象可以看出到了升级换代的阶段?近两年,国产剧品质像坐滑梯一样,无论从品质、内容思想、甚至演员表演水平都在大幅下降,制作费和演员片酬倒是涨了。所以,现在有一种论调,当电视剧不再是大众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出精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张海潮:的确这两年有点平淡,没有经典出现,但短期现象并不能代表总体规律,现在应是一个升级前的静默期。
为什么我对未来前景很乐观,因为中国市场最大,有巨大的受众需求。因为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大村庄,各国的电视节目会互相影响,你不想进步都不行。从全球的角度看,虚拟类节目占到60%左右,这60%里面份额最大的依旧是电视剧。喜欢听故事,看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有5000至6000年历史的中国人来说尤是。按照市场学的观点,只要有需求就会创造市场,创造价值。
因此我坚信,在政府的有力扶持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精品电视剧会不断涌现。投机取巧者,急功近利者只能得逞于一时。当然,随着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随着媒介渠道、娱乐方式的日益丰富,像20至30年前全国观众万人空巷地去看一部电视剧的盛况几乎很难再出现了,但电视剧仍会在大众娱乐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局面是不会有大改变的。
记者:怎么升级,方向是?
张海潮:三个趋向。第一,往年轻化发展。年轻观众应该作为电视剧最重要的传播对象,失去了最具活力和市场价值的年轻观众支持的电视剧市场,谈何繁荣与长足发展。此外,电视剧要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网络渐渐成为电视剧主要的收看、盈利、制作平台。网络剧适合互动交流,它和传统电视剧生产方式不太一样,可以边拍边播,可以与观众互动,让网民参与进来。我估计这一两年可能会出现一部全民、新老媒体通吃的网络大剧。第二,一部分电视剧的形态要升级到知识娱乐的层面,光讲故事不够了,还要把一些科技、文化、历史知识放进去,使故事内容与知识经济时代同步,以增强剧集的可看性与时代感。比如美国在全球热播的《别对我说谎》,把测谎学放了进去;还有《生活大爆炸》,把物理科学内容放了进去。如果光是讲爱情、家斗、传奇,故事易显得单调。第三,混搭,各种艺术表现形态的混搭,是全球电视发展的大趋势。比如悬疑+喜剧;伦理+冒险;偶像+动作等。风靡全球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就是典型的娱乐元素大混搭。当然,理念之下,精品化制作是更重要的。
200亿资金正在观望影视业
记者:说到精品化,中国电视剧一直处于产量大,供大于求,但精品稀缺的局面。精品化是否意味着,产量要减少?
张海潮:2010年我们的产量是436部,1.4万集;2012年506部,1.7万集;两年增加了70部3000集,增加的数量不算少。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再往下发展产量不会有井喷式的增长,市场上数量够了,美国一年的产量才5000集左右。现在有一些外部资金准备进入影视业。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至少有20支影视投资基金,总金额约200亿左右在很审慎的观望,试水投入影视行业。
去年网络购买电视剧总资金约30亿元,全国电视台的买剧资金总共约80亿元。从电视台、视频网站购剧的市场需求来看,没有出现大幅减少投入的趋势。离开了收视人群最多的电视剧,任何大型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络都难以生存;从业内外投入剧目制作资金的情况来看,也没有大幅增长的苗头,因为市场在节目数量上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业内估算,各卫视一年在黄金时段首播电视剧的数量大致也就在8000集上下。
但从目前的形势看,我看不出来电视剧生产有大幅回落的趋势,大幅度增长也看不出来,因为决定产量与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是“看不见的手”——相对有规律的市场需求对于电视剧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
数字
关于电视剧
506部、17703集——2012年获准发行的中国电视剧,平均日产48集
6部——2012年平均收视超过2%电视剧,无一部超过3%
94部——2012年平均收视超过1%的电视剧
24%——电视剧在所有节目中播出比,为各类节目之首
47.89%:32.17%——现代、古代题材播出比
2.8亿——《隋唐演义》,史上最烧钱的国产电视剧
62个频道——2012年《甄嬛传》播出频道数量,成为全年播出冠军,第二名为《绝杀》
关于收视情况
51.8%——45岁以上电视观众收视占比
12.82亿人——全国电视观众规模
3.72亿人——全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
1亿人——全国手机视频用户规模
关于价格
80亿元——2012年电视剧播出版权交易额,平均每集售价45万元
30亿元——2012电视剧网络版权交易额,平均每集售价30万元
88.3亿元——2012年网络视频广告规模,同比增长82.7%
去年电视剧
收视TOP10
《甄嬛传》、《樱桃》、《国门英雄》、《穆桂英挂帅》、《神枪》、《遍地狼烟》、《誓言今生》、《小麦进城》、《一个鬼子都不留》、《杀狼花》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