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8期

“走转改”与新闻党性原则

吴风

2013年09月05日16:03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摘要】在当下中国新闻界,“走转改”活动正在成为新闻业新的实践路径和行动模式。“走转改”活动对全国新闻工作者起到了思想更新、业务锤炼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已有的成效并不等于完全释放了“走转改”活动所蕴藏的意义空间。从“人民本位”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内涵差异入手,分析新闻业市场化带来的思想逻辑转变,从中凸显新闻党性原则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可见新闻的党性原则并非被动的规定,而是能动的理念,它在当下主要体现在新闻业通过日常实践体现工农群众的主体性意识上。

【关键词】走转改;党性原则;人民本位

从相关作品的数量来看,“走转改”活动成效显著,对于全国新闻工作者而言起到了思想更新、业务锤炼的作用,但已有的成效并不等于完全释放了“走转改”活动所蕴藏的意义空间。本文旨在分析开展这一活动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之间的逻辑关联,并在此基础上重新阐释当下新闻党性原则的思想内涵。

一、从“人民本位”到“读者需求”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新闻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在改革破冰前行的历史时期,中国新闻业也实现了从管理体制到思想理念诸多层面的变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新闻业的运转逻辑和价值依据逐步向市场导向的转轨。

新闻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变革是全面而深刻的,赢利增收开始成为许多新闻业的重要诉求和价值依据。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分层加剧,新的社会精英阶层形成,工人和农民的社会主体性地位不再,更由于工农大众的经济收入和消费能力在广大人群中处于中下水平,因此这部分人群更是丧失了作为媒体“核心目标受众”的资格。“商业、大众口味、消费和生活类报纸激增,市场份额也随之大幅提高。与此相反,针对主要社会群体(工人、农民、妇女、青年)的对象报纸,在经历了1978年至1980年代中期的蓬勃发展之后,其发行量和在全国发行量中的比例都急剧地下降。”[1]169由于此类对象报纸没有将读者定位为消费者,无法得到足够的广告收入来补偿飞涨的印刷费用和逐年上升的邮政发行费用,因此非市场化的报纸陷入了运转的恶性循环,所占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从1985年到1994年的10年间,全国财经类报纸从100家增加到237家,而工人类报纸从23家下降到18家,农民类报纸从55家下降到17家,妇女类报纸从5家下降到4家,青年类报纸从39家下降到35家。[2]广告、都市报、城市发行网络成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报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政府对报纸刊号总数的严格控制和党报日益明显的商业倾向都促使党报停办它们亏损的农村版,而将报纸刊号转让给新出版的都市类和财经类子报。这样,因为针对主要社会群体的报纸其读者定位不是广告商感兴趣的消费者,市场化就意味着它们的衰落。”[1]170

总的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新闻业大转轨的过程中,基于市场化逻辑的“读者需求”的价值取向得到确立,从表面上看,这与“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法统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但两者在精神实质上不啻有霄壤之别。1981年5月12日北京新闻学会会议上,安岗发表了题为《研究我们的读者》的演讲。安岗强调:“报纸服务的直接对象是自己的广大读者。……我们编报一定要反映读者的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的和切身的利益,反映他们的呼声和情绪。心中没有读者的编辑、记者,肯定完成不好党交给的宣传任务。”[3]安岗在这里所阐述的仍然是“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政治传统在新闻领域的延伸,这也是社会主义中国新闻事业最根本、最本质的价值立场和逻辑依据。

耐人寻味的是,安岗的这篇演讲被后来的新闻传播学者当作是我国受众观的一大进步:“安岗同志的这篇演讲把受众从接受新闻媒介灌输的对象提高到接受新闻媒介服务的主体,确立了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新闻界产生很大反响,也为我国受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4]这一说法明显混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的概念范畴。“人民群众”作为一个政治范畴,在社会主义的革命传统中、在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法统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它是否能够被直接化约为“读者”或“受众”这样的中性词汇是值得商榷的。

在人口学意义上,或许“人民群众”和报刊的“读者”“受众”是大致重合的,但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在报业市场不断细分的趋势中、在报业逐渐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体制下,“读者”究竟是指报刊的目标消费群还是指广大群众,这不能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毫无疑问,包括报刊在内的所有新闻事业都必须致力于满足目标消费群的需求,因为这的确关涉到媒体的切身利益和市场份额,但不可能有一张报纸的目标消费群是全体人民,特别是日渐处于社会底层的工农大众的。当遇到确定“读者”群的范围时,媒体究竟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现实的情形来看,绝大多数报刊尤其是发行量巨大的晚报、财经报、娱乐休闲报等的发行范围基本控制在城市之中,甚少有报纸或其他媒体愿意深入农村将占总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农民作为真正的“读者”去看待。

如此一来,随着工人、农民这样庞大的群体日渐被边缘化,社会主义所包含的平等价值难以体现在新闻实践中。从本质上说,作为中国革命产物的“人民本位”政治法统是新中国政治伦理的精神血脉,它也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正当性的历史依据。无论社会主义中国采取何种发展路径和政策方针,“人民”作为核心的政治范畴都将是一切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这个意义上,重新审视当下新闻界的现实和党性原则的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