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8期

论胡乔木编辑出版思想中的“读者意识”

贾金利

2013年09月06日14:29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摘要】在胡乔木同志的编辑思想中,一切为了读者是其核心的价值理念。胡乔木同志的“读者意识”主要体现在书刊出版的选题制定、对书稿的精编精校和书刊的发行宣传上。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编辑出版理念对今天的编辑出版工作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编辑;出版;胡乔木;读者

胡乔木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长期担任思想文化和理论宣传部门的领导职务,在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新闻编辑出版工作有深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在他对编辑出版工作的诸多要求中,始终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一切为了读者,为读者服务,对读者负责,时时处处要为读者着想,将读者意识贯穿于编辑出版工作的始终。他的这种“读者意识”在过去的编辑出版工作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使到了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没有过时,对我们的编辑出版工作仍然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首先,胡乔木同志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对书刊出版的选题制定上。出版者为读者提供出版物,出版者不仅是服务者也是教育者,负有教育人、指导人、造就人的历史使命,简单地说,出版者的读者意识就表现为他们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胡乔木提出,应该千方百计地为读者着想并一切着眼于读者。“我们出版一本书首先要内容好,内容正确,对人民有利,这是最重要的。”即要充分考虑读者合理的、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为他们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正如他所说的“不搞精神污染。要教育人民,不能毒害人民”。[1]另外,他还强调,要为读者着想就要为读者提供准确无误的知识和经验,不要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他认为粗制滥造的出版物是不能容忍的,需要勇敢地对我们自己的出版物作一番检查。他曾经说:“出版业凡是出了坏书的要惩罚,一定要有惩罚。你想要欺骗读者,我就要让你吃亏,让你明白这是火中取栗,要烧着手!在这一点上一定要雷厉风行,做到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出版事业就大有希望。”

如今,有些书长期压库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了解读者的真正需要,造成“货不对路”,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很早以前胡乔木就提出,“我希望进一步写一些更优秀的、更为读者所迫切需要的读物出来”。这实际是在告诫我们,在出版物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不能盲目,要注重实际,要认真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并实现最大的效益。在这一点上,邹韬奋也持相同观点:“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切的注意和诚挚的同情,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是编辑所必须负起的责任。”[2]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读者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用更加丰富、更加有价值的出版物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是胡乔木出版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在接见人民出版社负责同志时说,“希望人民出版社今后出书的品种比现在更宽广一些。我觉得现在人民出版社的有些出版物在丰富多彩这方面还显得不够。读者感兴趣的问题,理论界感兴趣的问题,也就是人民感兴趣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整个社会、国家所希望、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出的书里面还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希望今后出书的品种更广泛些”。他认为,各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读者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编书。在一些具体出版物的编写工作中,胡乔木同志主张,“不要用那些‘戴帽子’的话、比较空泛的话,要写出具体内容,事情要交待明白,使读者看懂。”[3]“说话的对象是谁,这也是提笔人事前要弄清楚的”,“要尽量把文章写得有条理、有兴味,议论风生,文情并茂,万不要让读者看了想打瞌睡。”[4]这些意见在今天仍然适用,仍然是鼓励出版工作者自觉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服务、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金石之言。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