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9期

报纸触网的试错代价及其观念转型

郑宇丹

2013年10月10日15:22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报业整合必然加速。谁能跟上新一轮互联网革命的节拍,谁的机会就更大。无论最终的结果怎样,只要伴随着报纸发展历史的新闻职业规范及专业精神还在,报纸就不会消亡,只不过从传统的纸质载体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

报纸试错付出的巨大代价

试错是什么?按照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看法,即保持方法的多样化,并对各种方法进行足够严格的检验,从而排除不适者,保留最适者。对报纸来讲,走出报业严冬的可靠路径尚未明确,其转型还处在试错阶段,并为此付出不少代价。

报纸触网的试错代价有多大?默多克最有发言权。这位报业大亨尝试触网的最大手笔,就是在2005年斥资5.8亿美元购买社交网站Myspace。6年后,当他将这只烫手山芋贱卖给一家广告公司时,只收回了3500万美元。对这段经历,默多克承认“当初没买错只是没管好”。为了洗刷这一“耻辱”,默多克将宝压在了ipad报纸《The Daily》上。结果这一所谓的“传统报纸救世主”不满两岁即告夭折。按照美国知名投资分析师凯文?凯勒希尔的话来评价,那就是“新闻集团网络投资血本无归”。[1]

默多克的触网教训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尽管报纸向新媒体转型是惟一自我救赎的机会,但时至今日,这一迁徙过程并未找到清晰可行的商业模式,不能立刻替代传统的报纸盈利机制。这一点也可以从纽约时报集团2013年8月3日宣布出售《波士顿环球报》看出端倪。《波士顿环球报》及其网站Boston.com、《沃塞斯特电讯报》及其网站、直邮营销公司Globe Direct以及免费日报Metro Boston 49%股权的打包出售价格仅为7000万美元,相比纽约时报公司1993年收购“环球报”的11亿美元大幅缩水。[2] 如果说《波士顿环球报》与《华盛顿邮报》尚可以作价出售,那么像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德国金融时报》,法国《论坛报》、《法兰西晚报》则干脆停刊了之。上述报纸无一不进行过触网的尝试,但依旧未能挽回夕阳西下的命运。

是什么原因导致传统报业在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后依旧找不到适者生存的方法?报与网之间的鸿沟到底在哪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了解互联网世界的规律和其价值所在。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阐述“创新者困境”时打过比方,古人曾将羽毛做成的翅膀绑在双臂上,用尽全力煽动翅膀企图飞起来,结果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尽管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没有人强大到足以赢得这种抗争。只有当人们懂得了相关的自然规律,掌握了决定世界运行的原则,人类的飞翔之梦才得以成真。因此,克服“创新者困境”的方法,不是着眼于技术变迁本身,而是着眼“价值体系的变化”,即人们用以评价产品标准的变化。没有预测到这种变化的竞争者,注定会失败。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