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9期

报业坚定“试错”与转型“水土不服”【3】

张振华

2013年10月10日15:27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固化的转型战略与新平台不断延伸的冲突

新媒体颠覆了传统报业的一些“过程”,如发行模式的“边缘化”、传播方式“垄断地位”被改变等,都预示着传统报业的退化与转型战略的固化与被迫。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各种平台不断延伸。不断的“变化”与相对的“固化”就形成了新的冲突。

传统报业中的个体,其业务能力都是很强的。但在转型战略中却显得极其笨拙,这不仅是惧怕“试错”的思想观念问题,更是单个的个体受制于转型战略“固化”的影响问题。

1. 在传统表达方式中的强势,并不意味着也能在新的表达平台上强势

在“人人是传播者”的时代,事实真相容易在‘喧哗’中被淹没。传统报业就应该依托既有各种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在第一时间还原事实真相,积累公信力,树立权威性,培育核心竞争力,确立传统报业在新语境中的不可替代性。

信息传播强调影响力,在传统报业中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的影响力和信息传播的价值需要通过公信力来实现。也要通过公信力来实现。而公信力既需要累积,更需要合适的手段来实现累积。

在新媒体语境中,对于传统报业来说,其较高的公信力,为之生存扩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生存空间及发展机会。需要改变的只是适应相关的“手段”与“规律”,如果没有这种适应,“水土不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2. 要更好地实现战略转型,还需要尝试新闻与服务、体验的沟通融合

传统报业在这一点上具有先天优势。过去的内容创新使得不少报纸成功进入市场,进入了办报的黄金时代。但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报业却出现了“吃瘪”现象。这倒不是传统报业的精英们的过错,也不是“新闻”的过错。在新媒体这一块上,表面上“新闻”的价值也许并不高,但这种不高是建立在没有有效手段的情形下,是传统报业在介入过程中的“水土不服”造成的。

新闻永远是信息传播中的主流,但新语境下服务、体验大行其道有其必然性,一些偶见亮点的转型成功案例,也不乏服务、体验收获心得。但这些服务、体验无不是建立在有效的“产品”上的。因此,“新闻”完全有可能依仗“产品”,实现服务、体验的成功模式。

3. 传统报业繁复的业务操作流程阻碍着转型的顺利实施,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在转型成功案例中,较多的是专业类媒体,而综合类媒体则少见。

这两种媒体运作目的、运营战略、市场生存条件都不尽相同。综合类媒体讲究“区域优势”,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公信力,它在某个区域里都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一不可替代性更多体现在本地新闻信息的传播上。众所周知,繁复的业务操作流程是新闻信息权威性、公信力的基本保障。但也因此,它在快速流动的信息场中凸显出迟缓性和不合理性。

专业类媒体则凭借其深厚的专业能力,既营造有效的市场影响力,也营造社会影响力。而要做到这些,其业务流程必须专业精湛且富有生命力。正是借助这样干练的业务流程,其在新语境中转型要比综合类媒体来得轻松。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