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9期

报业坚定“试错”与转型“水土不服”

张振华

2013年10月10日15:27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报业转型的路是艰辛的路,转型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的过程。它要求报业内部所有的人都来支持“试错”者的创业创新,减轻他们的经营压力和效益压力,同时建立一种试错机制,包容他们的差错乃至失败。只有形成宽松的转型氛围,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推动转型持续发展。传统报业发展必须坚定走改革之路,用改革来改变传统报业的传播方式,用“勇于试错”、“坚定容错”的决心与机制来倒逼报业改革创新,从新闻的最核心价值观出发,用试错的低成本不断获得宝贵的转型经验。

面对拍浪滔天的新媒体潮流,传统报业节节应对,自救之术层出不穷。先是电子版、报网,继则手机报、数字化出版等花样繁多。但花样多则多,可成功之例却少之又少。何故?这是因为,报业转型的路是艰辛的路,转型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的过程。它要求报业内部所有的人都来支持“试错”者的创业创新,减轻他们的经营压力和效益压力,同时建立一种试错机制,包容他们的差错乃至失败。只有形成宽松的转型氛围,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推动转型持续发展。

但是,报业内部传统观念盘根错节,天然缺乏“试错”及“容错”的机制,以至传统报业在转型中呈现出一种“水土不服”之病态。究其根源,笔者以为是以下几点冲突造成的。

坚守核心价值与寻求新发展的冲突

由于信息传播方式途径更加多元,各种应用终端的勃兴更替,使得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垄断地位提出了挑战。而传统报业在接受挑战时,未能及时有效应对,还是一味墨守成规,没有深究细寻新媒体在现代传播中成功的规律特征,使得核心价值未能通过丰富多彩、真实可信的传播渠道和手段进入受众心中。因而,在当今环境下,这种“坚守”就变得不那么有效,有时甚至显得“苍白无力”。

在种种无奈下,传统报业为其生存着想,也在寻找发展空间。而正是在“坚守”与“发展”之间产生了冲突。事实证明,传统报业转型的不顺与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不遵循新媒体的运行规律及传播规律,试图以新瓶装老酒,使得二者形同水火。我们要认识到:二者是互补关系,不是趋同关系;是互动关系,不是复制关系;是交流平台,不是闹剧舞台。

1. 是互补关系,不是趋同关系

传统报业与新媒体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传统报业与新媒体都是信息传播的主体,两者不同的是“渠道”。传统报业依托的是“发行渠道”,而新媒体在应用终端、移动设备不断升级的掩护下,依托的是“推送渠道”。在现代信息传播条件下,“推送渠道”有效性比之老套的“发行渠道”要高效得多。从技术角度而言,传统报业也是能够运用“推送渠道”的,只不过新媒体以运用技术见长,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更加娴熟,而传统报业则是被动、被迫使用新技术而已。但新媒体在“内容”上的短板,使得它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传统报业。因此,它们是互补关系,不是趋同关系。

传统报业是做内容的高手,但在向新媒体的转型中却往往“折戟沉沙”,这是何故?因为同样是“内容”,在现代传播环境中,传统报业的“内容”在新媒体是“产品”,即是一种更换了外延的“内容”,而不是传统报业形式上的“内容”。这是作为竞争核心的“产品”外延的变化造成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传统报业的精英们缺乏“试错”的过程,更遑论有“坚定的容错”。

要做好这些外延变化了的“内容产品”,就需要在这方面加大“试错”力度,不断累积经验值。因为新媒体在不断推出快速变化发展的产品时,经常根据市场反映,进行快速试错、快速反馈等必要的修正。在这一点上,新媒体是有机制保障的。而传统报业由于其“坚守价值”的特性,决定其在“坚定的容错”上的犹豫不决和“天生的迟滞”。因此,传统报业在转型时缺乏“坚定的试错”机制,不能与新媒体运行机制顺利对接,产生“水土不服”是必然的。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