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关玲:《最美和声》的生逢其时与个性化存在

2013年10月31日11:3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燕帅 实习生韩鑫)10月19日晚,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电视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最美和声》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创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的成功经验及亮点剖析、《最美和声》第一季节目总结回顾及第二季节目展望及建议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会议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关玲提出,《最美和声》在本土化过程当中,明显地存在形态上的问题,在结构、环节设计、时间长度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磨合。

以下是关玲的部分发言:

北京卫视的《最美和声》在播出14 期后落下了这一季的帷幕。回头看,它的存在,于北京电视台,于中国电视综艺秀,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从发展史上看,2003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美国偶像》等国外模版本土化改造的基础上,由《非常6+1》、《星光大道》、《超级女生》引领,进入了综艺选秀节目时代,打破了1997年《快乐大本营》引领了六年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时代。

从2003年至2009年,中国第一轮的电视选秀节目基本上围绕“平民化”“本土化”两个核心点展开。一方面大规模引进国外国外模版,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本土化改造,尤其是在平民化方面,李宇春等一批平民英雄抱着梦想而来,最终因“想唱就唱”站在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浪潮巅峰,一直到后期的《我爱记歌词》等全民卡拉OK节目,电视综艺创造了壮观的平民狂欢景象。

2010年7月《中国达人秀》的播出,既是平民选秀的终结,又是新一轮选秀节目的起点。中国电视综艺从此重新回归专业化的轨道,开始了第二轮的电视综艺选秀时期,也是这一类型节目的升级阶段。第二轮的电视选秀节目一方面在音乐的专业性上做文章,另一方面则遵守和借鉴国外模版形态上的科学性,让节目更加精致,充满了除娱乐之外的审美价值。按照每个发展时期大约会持续六、七年的规律来看,2010年开始的第二轮升级版的电视综艺选秀节目刚刚进入第三年,正值黄金时期。

2012年的《声动亚洲》、《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的音乐选秀浪潮一直延伸至今年。2013年,电视综艺选秀再掀高潮,继《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之后,北京卫视终于带着《最美和声》加入了这如火如荼的酣战。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卫视长期以来在电视综艺节目领域处于非常弱势的位置。虽然有《档案》、《养生堂》等名牌栏目,虽然也曾经连续三年尝试过大手笔的《红楼梦中人》、《龙的传人》及《真情耀中华》,但综艺节目一直没有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栏目。我曾经写文章说 “得综艺者得天下”,卫视如果没有一档特别镇得住的综艺节目很失分,无论市场份额、美誉度、知名度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纵观卫视排名前三名的省级卫视,无一不有自己的综艺品牌。它是电视台的名片,也是实力的象征,更是赢取份额和排名的有效手段。在沉寂很多年、错过了好几个阶段之后,《最美和声》因为具有鲜明的特点,也因为生逢其时,在中国综艺选秀节目第二时期的浪潮中砸出了响声。

《最美和声》跟以往北京台的综艺节目确实有很大区别,它很有质感有份量。在《最美和声》播出的这段时间里,北京卫视收视一直稳居全国卫视前五,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它在一个适当时间诞生、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结束,切入点和结束点都很是时候。2013年音乐类选秀节目势头一路飙升,《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和《2013快乐男声》启动之后,将今年的电视综艺选秀节目推向高潮。《最美和声》在这个浪潮的抛物线往上走的高端点进入,切点高,在风头正劲的时候迎面直击,敢进入本身就是一个话题,也是被关注点之一。《最美和声》的结束点也特别好。全国这么多档同类节目陆陆续续地在结束,结束的节奏叮叮咚咚地响到了最后,《最美和声》结束的鼓点敲的特别好,正好在《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之后,大家还在回味之时,错峰显露了出来,也正好和后面的《全能星战》错开了锋头。

第二,除了开播和结束的时间点正好、以及北京地理人文环境的天时地利之外,《最美和声》凭借差异化的特质在全国同类节目中突现。有个比喻很恰当:全国都是单人赛时,《最美和声》开始双人赛。 “和声”元素,使节目在一片选秀节目里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标识。

同时“和声”元素的使用,带来了这个节目一系列观念的与众不同。和声会带出团队、多人配合的概念,而团队、配合,恰恰跟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和谐、融合等精神完全吻合,节目赢得了非常高的社会美誉度也就成为必然。

因为和声,导师和选手需要同台对唱。在表演环节他们是平等的,导师甚至会屈身来托衬选手,为尚未成名的选手做奉献。明星低姿态托举未成名者的做法,很容易得到社会情感上的共鸣,也特别符合我们倡导的社会价值观。

和声还会带来节目的难度,使节目拥有更多的专业性及音乐本身的魅力。从导师挑选歌手、挑选歌曲、编曲、排练,到进行演绎,比一般节目的曲目选择和表演难度大很多,但一旦呈现,就会产生更加强烈的音乐美感,在舞台上呈现视听盛宴的效果。

第三,节目中真唱、不怕失误的理念,非常符合现代审美的趣味。人人都会有错,明星也会失误。不掩饰失误,不剪掉失误环节,真实地播出和传达,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特别能打动观众,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当陈羽凡、范玮琪唱错,并为自己的失误懊恼、道歉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真和美,也会为幕后的制作者和审片人喝彩。拥有符合现代审美观和价值观的理念,比节目中某一首歌、某一段音乐的完美更能提升节目的审美价值。

当然,《最美和声》也存在一些值得继续商榷的问题:

一、本土化改造过程当中,因为版权方没有更多的规定,制作方有很多自由发挥余地。这是好事,但也正是问题出现的地方。国外版权最核心地方是秘籍中有许多关于节目形态和环节的规定,而我们必须遵守的理由是,它是经过研究和实验的结果,是有成功保障的。《最美和声》在本土化过程当中,明显地存在形态上的问题。包括结构、环节、节奏的设计,都有待于进一步磨合。很多环节很粗糙,要么长了,要么短了,十分随意。例如决赛那场,被淘汰的选手要离开,在他们走前放了一段视频小片,回顾他一路走来的整个过程。原本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这位选手刚进来什么样,最后培养成什么样,看他蜕变化成了蝶,现在离开很可惜。但视频中没有看到选手演唱水平及和音水平的提高,只看到穿便装的他,在台上演出的他。信息点不对,信息量也不够。尽管视频里有选手训练场景,有他刚来和没有化妆的素颜场面,以及在台上演出的场面,但是蜕变在哪儿?没有环节也没有展示,完全没有打动我们。如果选手的努力没有牵动观众,他的变化没有引起观众注意,这位选手走或不走对观众而言也就无所谓,观众一点都不会觉得遗憾。选手没有让观众惦念,选手的去留也就没有悬念,淘汰制失去了意义,节目也就丧失了粘合度。类似这样的形态设计缺陷问题还有很多。如节目没有统一的照明风格,尽管节目每个环节的照明设计都很好,每首歌、每个选手演唱时的灯光处理都能够将情境与歌词内容、情绪吻合,但所有环节连在一起时,形不成整个节目主要调性。照明和舞美一样,是节目的标识。《最美和声》很花很美很复杂,但也有些乱。另外,总决赛中媒体及大众评委上场投票,每人拿着一个牌子走到选手面前投票。这是前选秀时代的道具和行为,现在已经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手段替代,再这么做就显得有点老土。而且,这种投票的时间很长。虽然能看见评委投给谁,有看点,似乎也很公正,但是人多不一定都看清了、都记住了,漫长的过程是观众们不关心,也不能接受的。这个环节需要更有技术含量、更巧妙的创意来进行视觉呈现。

《最美和声》本土化改造过程当中,结构、节奏、环节上的形态构成和表现还可以再细化和精化。形态的规范与灵动,是节目成功的基本保证。规范,可以使节目叙事清晰;灵动,可以使节目在清晰叙事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节目形态的好坏是考验一个模式是否成熟的标志。期待下一季的《最美和声》能更加精致、更富有表现力。

二、因为和声是一个特别专业的元素,它很美,但也非常难以让普通观众跟随。之前文艺频道做的一个根据原唱改编的节目《荣耀唱响》,原唱者在场,大家一起先听原唱,然后选手演唱经过改编之后的作品,当场就有对比,可以明显听出改编的成分,特别是技巧部分。因为有对比,观众一听了然。而好坏的解释很多样,如《再回首》改编,原唱者姜育恒说:新的编曲太完美了,但当年我要唱得这么复杂,我就红不了。就是因为当年这首歌的旋律简单,歌词成为重点,这首歌才红了。其实老百姓听的就是这个。《最美和声》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观众听到和声在哪儿,美在什么地方。一个主旋律下来,因为和声加入,怎么使歌曲更漂亮更有特色了。而演唱的人在唱和声的时候,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最美和声》有这么强大的专业音乐团队,他们的意见怎么能够在节目中视觉呈现?遗憾的是《最美和声》没有太多地通过节目方式来呈现专业知识,节目的音乐性专业性纯粹了,大众化程度就不够高,受众范围就不够广。音乐选秀节目之所以火爆、导师之所以是看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有专业的、易懂的点评。老百姓需要点拨,画龙点睛点出了专业的地方,恰恰是这一轮选秀节目的精彩之处,也是受观众欢迎的地方。当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成为一种追求、艺术素养的加强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渴望的时候,能够反映和满足当下社会需求,与社会生活的脉搏契合,节目才会火。

第三,节目宣传和社会化营销上还有空间可以挖掘。目前《最美和声》的社会反响很好,美誉度很高,几乎没有负面评论,对一档电视综艺选秀节目而言非常难得。其实,不炒作八卦绯闻,却可以“炒”那些需要明辨的是非与观念,这些是非与观念恰好是节目的核心价值观。羽凡失误了,带来的问题是和他同唱的选手是不是受牵连了?如何弥补?要不要弥补?可以争议。它或许是赛制问题,或许是评判标准问题,或许是价值观问题。还有,陈羽凡对陈俊豪这么多年来的了解,难道是贾剑龙短时间可以替代的么? PK以往的了解还是PK当晚的演唱?举亲不避嫌,为什么陈俊豪胜出就一定不公正?放弃给熟人投票就是公正?难道不是刻意的为公正而公正?可以展开讨论。或许是认识问题,或许是是非观的问题。“和”与“真”是《最美和声》的核心,音乐上的多层次、演唱上的不虚假如何变成人生的境界?在讨论中将节目的内涵挖深,将节目的外延推向更广阔的社会话题,它是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与社会文化生活接轨的契口,是节目拥有深刻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途径。

2013年全国卫视平台有13档音乐选秀节目,《最美和声》用节目的独特性和播出的时间差为北京卫视带来了关注度和市场份额,提升了北京电视台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从横向上看它从地域的角度开辟了综艺选秀节目的北方市场,从纵向看它在中国电视综艺选秀节目的发展进程中因独具特色而占有了一席位置。

2013年,《最美和声》用自己的特质,为多样化发展的中国电视综艺选秀节目增添了一个品种。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