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0期

成舍我大众化新闻思想的问题意识

【2】

阳海洪

2013年11月13日17:48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二、成舍我大众化新闻思想问题意识的独特性

中国民族报业自从历史上出场的那天起,出于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大众化”就是报业的历史诉求,并且形成了两种大众化的主流话语:梁启超等文化精英开创的以“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为诉求的大众化新闻话语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以“阶级革命”为诉求的大众化新闻话语。而成舍我的大众化新闻思想,“是以逸出于现代新闻事业主流话语的方式存在的”[11]。成舍我大众化新闻思想以“逸出主流话语的方式存在”,就在于其问题意识的独特性。

(一)以产权为中心

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成舍我的大众化新闻思想,就会发现,中国民族报业关注大众化,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以集体为本位的路径依赖,更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历史需要。旧中国是一个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文化落后于中国而言,有着双重含义:第一,文化资源贫乏,它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的普遍低下和文化产品的缺少;第二,文化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它表现为历史上的文化专制主义,文化知识长期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这种落后与中国现代转型的历史任务是不相适应的。梁启超等人的大众化思想,都只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而对后者则很少问津。成舍我与中国共产党人一样,不但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大众化是以“国家所有”为中心,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保证传媒为民众服务;而成舍我的大众化新闻思想以“产权改革”为核心,通过制度设计(成立资本权与言论权分离的编辑委员会、依法管制)、产权改革(报纸为报馆全体成员所有)、文化教育(培养“手脑并用”的记者、改进发行方法)等途径来实现报纸的社会化,简言之,即“资本家出钱,专家办报,老百姓说话,政府认真扶助,依法管制”[4]161,以使报纸真正为民众所有,为民众服务。在这里,成舍我推崇西方自由新闻思想,认为媒介自由只是媒介产权的派生物,但亦洞悉其产权私有的弊端。因为从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新闻媒体是权力制衡中必要的制度安排,公民新闻权利的实现必须以自由地接近传媒来实现,为防止传媒滥用自由权,又必须由民众来进行监督,在这样互相制衡以求得平衡的情况下,新闻大众化才有可能实现。他在西方大众报业思想中融进了自己中国文人式的思索,探索如何实现民众新闻自由,改变报纸为特殊阶级垄断的弊端,让传媒真正成为民众说话的平台,开出了与“报纸国有”不同的大众化药方。

(二)以媒介为本位

梁启超与中共所倡导的大众化新闻话语,是以政治家身份考量传媒,视传媒为宣传政治思想、唤醒民众参与政治的工具,本质上是一种“化大众”的新闻思想。成舍我是职业报人,在民族关怀上,与他们没有更多的差别,但在实现途径上,他自始至终以媒介为本位,他看到了底层民众在现实社会中的博弈弱势,遵循媒介本身的规律,思考如何让媒介真正回归社会,为民所用、所享。由此出发,成舍我开出了一整套让传媒回归社会、走向民众的具体途径,“产权构成多元化”“言论监督社会化”“新闻报道平民化”“报纸发行普及化”与“新闻教育全能化”等大众化思路,就是成舍我思考的结果。在这里“传媒如何为民众所有”以及“传媒如何为民众所监督”是成舍我问题意识的焦点所在。在成舍我看来,只有当报纸产权实现了多元化,报纸的言论服从了公共利益,报纸才能真正为大众服务。

“媒介的支配权依赖于媒介的所有权,媒介自由在一定范围内是媒介产权的派生物。”[12]大众化必须以可见的形式来实现,而媒介产权就是其现实载体。而在梁启超和中共党人所倡导的大众化新闻思想里,或是回避媒介产权问题,或是认为应该由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来垄断媒介,由此实现普通大众的新闻权益,而实质上政府部门通过垄断媒介资源掌握了新闻的发布权、信息的阐释权,与大众化愈去愈远,所营造的只是“大众的幻象”。而成舍我以产权为抓手来实现大众化,改变了主流大众化新闻思想的取向路径,触摸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痛处”,从“政治”走向了“新闻”。经由媒介产权路径来考察报纸大众化的可能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新闻思想,这是成舍我最深刻的地方。

三、成舍我大众化新闻思想问题意识的矛盾性

现代传媒自产生以来,权力和资本都冀图控制传媒,以为其私利服务。成舍我的大众化新闻思想,旨在使传媒摆脱这两大力量的控制,将传媒还给大众。由此,成舍我以产权为核心概念,开出了自己的药方。成舍我以“产权私有”和“依法治媒”来应对权力的压力,强调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以“产权构成多元化”来应对资本的压力,在成舍我看来,产权只有为报馆全体工作人员所有,方能改变报纸的商业化趋势,让报纸最终回归社会。这种设计途径,认为报纸不应为一个大资本独占,而是应该坚持资本的多元化和社会化,走股份制托拉斯的道路。问题在于,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的,变报纸产权由一人独占而为多元所有,并没有改变报纸的私有性质。有限的个体占有、垄断了传媒渠道,却又要他们去承担为民众谋福利的社会责任,以“产权私有”的资本主义的途径去实现“大众公仆”的非资本主义目标,要“资本家出钱”与让“老百姓说话”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报纸是私有企业,它对公众不负有任何义务,公众也未授予它任何特权。因此,它不受公共利益的影响。可以肯定地说,报纸是其所有者的财产,这些所有者自负盈亏地出售着他们的产品……”[13]如何公平正义地分配新闻资源,使传媒真正为民众说话,一直是新闻学的核心议题。在这里,成舍我以产权为核心的大众化新闻思想陷入了自由主义的“个体权利”与集体主义的“公共利益”的悖论之中。在成舍我的办报实践中,这个悖论就没得到解决,其股本来源就有着相当多的利害考量。张友鸾先生就明确地指出,成舍我在南京集资办《立报》时,“论经济力量,他原能独资经营,只为了要利用政治、社会力量,所以多约些朋友参加”[14]。简言之,股本社会化是为了积累人脉资源,以实现其新闻大王的梦想。成舍我眼中的大众化,把新闻业定位为“文化企业”,其职责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由此使报纸成为“民众乐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道德关怀,可以作为理想追求,虽在某一时刻与某一问题上或许可以实现,但从整体上看,无法找到现实的土壤。

尽管存在这种矛盾性,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成舍我新闻思想历史价值的理由。简言之,成舍我的矛盾,是现代性本身的矛盾,在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没有一种理论能解决所有问题。成舍我在目的与途径的矛盾性中坚守传媒本身的价值,抓住了报纸大众化的核心——产权,从新闻本身的规律寻求民族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虽有着文人式的理想化色彩,并且在办报实践中,他也没有完全践履自己的思想目标,但他的思考,却触摸到了新闻的“痛处”,作为另外一种让传媒回归大众、回归社会的“社会主义”新闻思想,可为中国重新思索新闻事业的现代化提供思想资源。

[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媒介生态史观:关于建构中国新闻史主体性话语的方法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8600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

 参考文献:

[1]成舍我.我们的宣言[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秀云.中西新闻事业大众化形成机制比较[J].新闻界,2006(3).

[3]成舍我.如何使报纸向民间去[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4]成舍我.报纸必如何始“真正”能代表“民意”[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5]刘艳凤.试论成舍我的新闻思想及其新闻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0(8).

[6]成舍我.中国报纸之将来[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7]成舍我.我们的两个目的[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50.

[8]成舍我.“新闻记者法”的缺点及其补救[EB/OL].成舍我先生纪念网.http://csw.shu.edu.tw/PUBLIC/view_01.php3?main=Works&id=1315.

[9]成舍我.我们需要“平价报”[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10]成舍我.我所理想的新闻教育[A].刘家林,等.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上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11]周海波.论成舍我与中国报纸的大众化趋向[A].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新闻研究所编.报海生涯:成舍我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21.

[12]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84.

[13]西伯特,等.传媒的四种理论[M].戴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1.

[14]张友鸾,等.世界日报兴衰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2.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